盛夏时节,叫得最厉害的除了蝉,还有一个就是蛙。蝉在高处,蛙在低处;蝉声高亢,蛙声洪亮。但它们都被称作自然界的“歌唱家”。
辛弃疾《西江月》词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非常难得,蝉与蛙能于此“同框”。
《说文解字》:“蛙,虾蟆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虾蟆与詹诸小别,蛙则与虾蟆大别而其形相似。”虾蟆即蛤蟆,詹诸即蟾蜍。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蛙,是指背为青绿色之青蛙。青蛙与蛤蟆、蟾蜍本是一类,但分而言之,又有不同。单从叫声上说,青蛙的叫声最大,“蛙蛙”是也;蛤蟆的叫声较小,“蛤蟆”是也;蟾蜍则不能发声,“蟾蜍”像其謇吃之难。
所以,基本上可以确定一点,蛙因叫声而得名,亦因叫声而出名。“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蛙的霸气和威风,跃然纸上,淋漓尽致。
和蝉不一样,青蛙是依靠喉部的一对声带发声的。声带一旦被周围的肌肉和软骨拉紧,空气通过时就会产生震动,发出声音。有些青蛙其口角两边甚至还有能鼓起来的“外挂”声囊,鸣叫时鼓成泡泡状,通过共鸣使其声音更加洪亮。
和蝉一样,只有雄蛙会叫,雌蛙是不会叫的。雄蛙的叫声,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求偶的信号,目的是吸引雌性。而且,一只叫则百千只叫,你叫得欢我叫得比你更欢。本为一争高下,结果成了“男声合唱”。特别是大雨之后,雄蛙们更是兴奋异常,声音也极具穿透力。贾岛《郊居即事》诗云:“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陆游《喜晴》有句:“久雨群蛙日夜号,乐哉霁色满江郊。”(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