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列女传》
【小识】
孟母的伟大,不仅是教育孟子成为大儒,还有她的通达、开明。孟子结婚后,有一天,突然跨入他们夫妻的“私室”,即卧室,看见妻子裸着身体,他很不高兴,就退出来了。这个孟子的妻子也很厉害,马上向婆婆辞行,说,“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我听说夫妇之间的规矩,在卧室里可以不遵守。”如今丈夫大怒,是把我当客人了。“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做女人的规矩,不能住在别人家里,请让我回到父母家中。于是,孟母就批评孟子,说了一段很厉害的话,如今读来,还是极有价值。
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孟母的确“知礼”,没有因为是自己的儿子而偏袒。她告诉孟子,礼,就是将要进门,先问一下谁在里面,这是表示尊敬;要进入厅堂,先大声说话或咳嗽,这是通知人家;将要进屋,眼睛一定看下面,以免看见人家的尴尬之事。
读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中华民族何以称为礼仪之邦。
然后,她严厉批评孟子: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责怪妻子,这不是很遥远吗?意思就是有点过分了。于是,孟子道歉,挽留了妻子。可见,孟母不仅懂得礼节,而且清楚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
西方有谚语说,生一个孩子,连母鸡婆都会,但教育一个孩子,却是一个民族的大事。这话,说得极其有道理。小的时候,听秦腔《三娘教子》,只是觉得好笑,后来,为人父了,再听,竟然泪下。母亲的伟大,不仅是生育了孩子,更是教育了他们。
我最近几年读了好多民国学人的传记或自传,发现他们都有一个优秀的母亲,鲁迅、胡适、茅盾等,皆是。尤其胡适的自述里,写到他寡居的母亲,如何教育他,真的让人感动。(杨光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