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两委”换届,是大事,也是大考。考的是纪律和风气,更是对基层党建、政治生态的一次全面检验。
近日,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辛庄村的党总支书记选举,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全程参加,“其落座的位置与选举投票箱仅有一米”。这是因为,该村原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石凤刚任职期间大搞“一言堂”、拉票贿选,严重污染基层政治生态,导致党组织软弱涣散。石凤刚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财产。正是鉴于基层党建中的短板和漏洞,才有了这“提级监督”的特殊一课。
风气正,队伍硬。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1965年5月的一个深夜,毛泽东问:“井冈山的好制度、好作风是什么?”其中一个重要支点就是“支部建在连上”。巩固我们党的基层堡垒,增强基层堡垒的战斗力,事关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须臾不可松懈。培育基层党组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重点在班子,关键在换届等重要时间节点,必须让政治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
一些地方选人用人上出现的问题,比如跑风漏气、跑官要官,甚至是干扰破坏换届的拉帮结派、上下勾连,究其症结就在政治监督的缺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让基层政治监督更有力、有效。一方面,要加强换届风气监督检查,各级组织部门要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对换届风气开展巡回督查和重点督查;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让各种监督协调贯通,特别是要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推动监督落地生根。概言之,既要有特殊时点的发力,也要有日常党建的护航,才能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硬核”能力。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支书。基层党建和换届的监督,都必须聚焦一把手、瞄准一把手。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村干部的“小官大贪”,往往都是在一己私欲驱动下把一把手搞成了“一霸手”,不仅染指涉农资金、拆迁补偿,而且把换届工作搞得乌烟瘴气,靠小恩惠甚至威胁恐吓谋求连任。让“提级监督”下沉农村、社区一线,是保障“换届”风清气正的有益探索。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坚持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以有力的监督护航村级“两委”换届,我们一定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洪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