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江苏南京凤凰书城,读者在阅读二十大文件学习辅导读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②:贵州铜仁玉屏侗族自治县枹木垅村第一书记李朝富走寨串户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③:浙江宁波舟山港船来货往,联通中西部广大腹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新华社发(汤健凯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要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重要要求,为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了方向。就此推出系列访谈,这是其一。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既要搞清楚其一脉相承的“脉”,也要搞清楚其与时俱进的“进”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此应如何理解?
董振华:任何一个理论体系的背后,都是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基础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看法,决定着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指导和支配着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操守与行为准则,具有‘总开关’、‘总闸门’的作用。”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以什么样的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体现为什么样的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了实现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而要确保在这个过程中方向不会偏,且能够真正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是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其一脉相承的“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逻辑和追求人类解放的价值在具体历史实践中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历史形态和民族形态“万变不离其宗”之理,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的“进”,就是针对具体时代课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这些具体结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民族性、条件性等具体适用性,但是其中的基本价值、内在逻辑和理论品格是一以贯之的。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观点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而它的世界观方法论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其基本观点和方法,如唯物的观点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的观点与实践标准、矛盾观点与矛盾分析方法、系统观点与系统分析方法、生产力观点与生产力标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等,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归根结底是因为它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指导我们把握世界大势和中国形势、解决中国问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表明,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做到知其然,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基础;努力掌握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知其所以然,则是推进理论创新创造的关键所在。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变化,形成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既要搞清楚其一脉相承的“脉”,也要搞清楚其与时俱进的“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其精髓要义,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六个必须坚持”清晰地告诉我们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基本立足点是什么,原则方向是什么,主要着力点是什么,思想方法是什么,应有的胸怀格局是什么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如何理解“六个必须坚持”的相互联系与内在统一?
董振华:“六个必须坚持”是在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它们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清晰地告诉我们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基本立足点是什么,原则方向是什么,主要着力点是什么,思想方法是什么,应有的胸怀格局是什么。
“六个必须坚持”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于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观察世界、判断形势、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贯穿的根本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坚持人民至上,就要统筹兼顾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让发展的成果更加全面、更加公平、更加长久地惠及全体人民。坚持自信自立,就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坚持守正创新,就要坚持守正和创新辩证统一,既要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之“正”,又要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新”,既确保正确方向又不封闭僵化。坚持问题导向,就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坚持胸怀天下,就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又要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六个必须坚持”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于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唯物史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去谋划,着眼于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的远大理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坚持和运用好唯物史观,就要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通过不断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增强历史意识和历史自觉,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人民至上蕴含着人民群众主体论,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就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自信自立,就必须立足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和文化传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社会主义实践,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既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把社会主义看成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赋予其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坚持问题导向,要求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坚持系统观念,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作为着力点,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进行战略谋划和系统推进,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胸怀天下,即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方法论基础,把世界历史的理论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相结合,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将“六个必须坚持”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作为判断大是大非的重要依据,作为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指引
记者: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要自觉运用其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指导工作,自觉立足现实实践推动理论创新并以创新理论回答现实问题。这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董振华: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知而不行,是为不知。”理论武装归根到底是为了掌握科学方法,有效解决问题。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
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致力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为人民谋幸福,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自信自立,就要坚定“四个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坚持、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和丰富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坚持守正创新,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逻辑,把唯物论、辩证法和价值论统一到人类解放的实践论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应对和解决不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坚持系统观念,就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既以目标为着眼点,又以问题为着力点,系统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更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坚持胸怀天下,就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始终坚持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以实际行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党员干部一定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将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为判断大是大非的重要依据,在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自觉对标对表;作为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指引,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不仅知其道更要行其道,真抓实干,做实干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践伟力。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会往前走,还会有很多新的发展,我们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真理,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推动造福人民的伟大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记者 郝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