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时间:2022-10-20 22:57:23      作者:佚名 来源: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社会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经常洗碗的人,打破碗的概率要比不洗碗或者少洗碗的人高,一旦打破了碗,可能会因此受到批评和指责,而那些不洗碗或者很少洗碗的人,则基本不会受到批评和指责,最终,愿意洗碗的人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洗碗效应”。

  埋头干事的人,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从而招致批评,甚至担责;而无所事事的人,从一开始就关闭了“出错”的入口,当然也就占得了“不错”的便宜。乍一看,是干实事的老实人“吃亏”,偷奸耍滑的人“得利”,细想来,奉行“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主义的人,恰恰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得过且过的“撞钟和尚”。这样的风气一旦形成,想干事、敢干事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不好的风气则会蔓延开来。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害怕是“闲”出来的,底气是“干”出来的,怕“错”是一切成功事业的“绊脚石”和“拦路虎”,干事创业需要实干,作风养成更离不开实干。党的百年奋斗史,正是无数革命先烈,无数“洗碗人”在挫折和失败中,将萤火之力变成照亮华夏大地的万丈光芒,最终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哪有坐享其成的岁月静好,只有越挫越勇地负重前行。“看客”占得一时的“自在”,却落得一世的骂名,“洗碗人”遇到了一时的“批评”,却获得一世的掌声。历览古今前贤,哪一个不是在实干中被后世传颂,又有哪一个是靠“躺平”留名青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洗碗效应”在职场能够滋生,一定程度上与“头雁”的领跑作用息息相关。踏实干事的人,应当得到鼓励和肯定,而敢干事,能干事的作风,应当被推崇和发扬。我们鼓励干事创业,但不鼓励蛮干乱干,党的方针和政策指向哪里,我们干事创业的“风向标”就在哪里。只要是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都应该放手去干、大胆去闯。作为职场的“一把手”“带头人”要以身作则,带头做起,要让会干事、能干事的人想干事,让“南郭先生”“撞钟和尚”没有市场。只有“头雁”的方向对了,“洗碗人”才会越来越多,“看客”才会越来越少。

  “好的制度会让病猫变成老虎,坏的制度会让老虎变成病猫。”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识人导向,让“洗碗人”有放开干的底气,让“看客”如坐针毡。好的制度和评价,能为干事者撑腰,为能事者打气,让前行者不再有包袱,从而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风气。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树牢正向激励和反向评价,不但要保护和鼓励实干者,更要鞭策和带动后进者,当人人肩上有担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展其能,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洗碗”,不怕“打破碗”。(普洱市纪委监委 杜金民)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2/yunjishiping_1014/1142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