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识】
《韩非子》中讲了一个小故事:“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谁都没见过鬼,所以鬼最好画。其实,画得再不好,也没有人知道怎样画才算好。
《说文解字》:“鬼,人所归为鬼。从人,像鬼头。鬼阴气贼害,从厶(sī)。”“鬼”字由三部分组成:最上面那一部分是鬼头,描绘鬼之形象;左下部那个“儿”字,是“人”字的变形,交代鬼之来历;右下部的“厶”,就是现在的“私”字,点明鬼之本性,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神阳鬼阴,阳公阴私。”
说一个人另有所图的时候,会用到一个词叫“心中有鬼”;说一个人别有用心的时候,会用到一个词叫“心怀鬼胎”。一个人明明在编谎却又编得很圆的时候,会用“鬼话连篇”形容;一个人无比糊涂而又无比坚定的时候,会用“鬼迷心窍”来形容。大公无私者,大人也;背公营私者,小鬼也。
在民间,“鬼来了”和“狼来了”,都是吓唬小孩儿的利器,但并非因为鬼长得难看。有些鬼青面獠牙,有些鬼则楚楚动人;有些鬼披头散发,有些鬼则眉清目秀。另一方面,“见鬼了”和“神了”都是表示惊叹的口头禅,“鬼手”和“神手”对某些手艺人来说可视为一种荣誉称号,“鬼斧”和“神工”连起来几乎是对某种艺术成就的最高评价。鬼的多面性,或许才是画鬼容易的根源:画丑了,是突出它的狼性;画美了,是突出它的神性。
认识一个“鬼”,可能要比认识一个人难得多;对付一个“鬼”,可能要比对付一个人难得多。在书法家笔下,“鬼”字下面那个类于三角形的符号常常被写成一点。书法家的想法可能是这样的:对鬼,尤其是对它的核心部件,最好简而化之,一笔带过。(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