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监察举报

时间:2021-05-31 21:34:33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林伯渠(左二)和钱之光、董必武、王若飞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资料图片)

  秉佑:

  十二月三号来信收到了,连同叶参谋长所寄的果品罐头也一并收到,如你还在北平的话,希转告代谢。你如能顺利地到哈市很好,至于工作应与当地负责同志商定,总期不骛高远,实事求是为要。如得晤唐亮、秉益、秉南、端方,将我处情形告他们,并将他们近况告我。

  这是林伯渠1946年12月8日写给女儿林秉佑(又名林利)的一封信。彼时,林利以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人员名义滞留北平,准备赴东北工作。林伯渠对女儿提出要求,希望她深入基层,脚踏实地。

  在组织决定派林利去东北工作时,林伯渠立即表示赞同。他一再叮咛女儿,去东北后,一定要下农村,参加土改,争取在基层锻炼的机会。他说:“只有经过这种群众斗争的锻炼,才能逐步了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才能真正为党工作。”

  林伯渠作为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坚持帮助家人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要求他们始终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他要求子女牢牢树立三个观点:革命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

  1938年,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林伯渠见到了要去延安参加革命的女儿林利。父女阔别多年,有太多知心话要谈。而林伯渠简单询问了家乡情况后,却直接问女儿:“你知道米多少钱一斤?盐多少钱一斤?布多少钱一尺吗?”

  林利本以为父亲会与她讲革命的大道理,没想到谈的却是这种“小事”。她一下子被问住了。

  看到女儿疑惑的神情,林伯渠语重心长地说:“这些都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事,关心人民,就不能不关心这些事。”

  林利恍然大悟,只有了解社会,了解真实的人民生活现状,才能搞好革命、为人民服务。林利后来回忆说:“父亲同我说的这些话,实际上是给我上了第一堂政治课。”

  林伯渠要求子女真正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儿子林用三才两岁多时,林伯渠就把他送往农村,让他从小懂得农民是怎样生活和劳动的。上小学后,林伯渠又让孩子去住校,过集体生活。7岁时从延安转移,林用三用双脚走完了两千里路的行程,由延安来到了太行山。

  林用三原名“林相持”,林伯渠后来为他改名为“用三”,就是三用: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脚踏实地。林用三上大学前,父亲对他说:“中国革命进行了那么多年才取得胜利,建设好这样的国家也绝不是容易的事。我只希望你能学到一些真正的本事,脚踏实地地做些工作,为国家建设出力。”

  1956年,林用三初中毕业,要继续考中学。林伯渠说:“我看你还算一帆风顺,可并不了解社会。初中毕业以后,你就考市里中学,过过走读生活,去了解了解社会吧。”林用三当时还很疑惑,父亲要自己了解社会,到底要了解些什么呢?

  在一次团组织生活会上,有人给林用三提了一条意见,说他对同学是“敬而远之”。林用三感到很委屈,回家就向父亲诉苦。没想到,林伯渠非但没有支持他,还批评他说,“这意见提得好,说明你还没有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林用三有些不服气,争辩道:“他们不和我接近,我干嘛要和他们接近呢?”

  林伯渠生气了,用责备的口气说:“我看你还是只爱和干部子弟交朋友,不喜欢和老百姓交朋友,他们当然不喜欢你,这就是脱离群众。你应该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应该向他们好的地方学习。”

  由原来干部子弟集中的学校,来到了工人、市民的子弟中间,林用三才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了解了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差别。

  林伯渠早年曾加入同盟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后在革命实践中逐步认识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他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与他丰富的革命阅历和对中国社会的深入体察密不可分。林伯渠在回忆参加革命的历史时,曾多次提到他是“感于国内广大劳苦群众之受压迫与受十月革命之影响”而参加中国共产党的。

  林伯渠经历过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阶段,在每个历史阶段,他都是“彻底的革命派”。在革命中,林伯渠目睹了社会的现状,看到了群众的力量,选择了同人民群众在一起。他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群众、当好人民勤务员的优良作风。

  早在1934年10月,红军将要长征时,苏区中央政府在瑞金西江召开了各部门的负责干部会议。林伯渠动情地说:“几年来,我们和根据地人民在一起,同甘共苦。他们支持着我们,养育着我们,也依靠着我们,和我们一起享受了胜利的快乐,经受了挫折的考验……”字字句句饱含着对苏区人民的深厚情谊,印证了党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的良好群众基础。

  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时,林伯渠的妻子范乐春刚生完孩子,组织决定把她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临别之际,林伯渠仍不忘叮嘱妻子:“你一定要和群众在一起,要保持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本色,不能有任何特殊。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有了老百姓,你就有饭吃,你就能开展工作;脱离了老百姓,你拿了钱也没处用……”范乐春同志记住了丈夫的嘱咐,在当时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和邓子恢、张鼎丞等同志一起,坚持领导了闽西根据地的斗争。

  长征到达陕北后,林伯渠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公约第七条便提出,“爱护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要站在群众之中,不要站在群众之上。”林伯渠每到一地,就走家串户,详细了解群众生活,关心人民疾苦,宣传党的政策,教育机关干部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林伯渠指出,我们的干部“就必须具有坚定的阶级立场和正派的作风。”所谓坚定的阶级立场,“就是无产阶级的立场,为广大人民翻身的立场,一切要从贫苦农民设身处地的去想。几千年来地主压在农民的身上,现在农民要转过来,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我们的党、政府,不是站在旁边,而是站在他们中间领导他们去做。”所谓正派作风,“就是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民主作风;就是实事求是,就是阶级分析,求得真实情况和它的规律。”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林伯渠总是跟着进步的方向走,总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林伯渠深知,只有深入群众,接触社会,才能做出正确选择,造就社会栋梁。在他的严格教育下,他的子女也都投身于伟大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张艺瑶)


原文链接: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jdzjzfyw/ztyw/article960b2cf405ba43bd98c23bbaa789ee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