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监察之星

时间:2021-05-27 19:35:44      作者:佚名 来源:廉韵津沽

  “卓别林和希特勒有什么分别?从感性认识来讲,两者都有小胡子;但从理性认识来讲,卓别林是给人带来快乐的喜剧大师,而希特勒则是大家痛恨的法西斯魔王,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段生动通俗的话出自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在革命战争年代,《大众哲学》用最通俗的语言和最简单生动的事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介绍给当时的劳苦大众和广大学生,启发和激励成千上万青年追寻真理、奔向革命。

  让哲学成为所有人都能听懂的哲学,是艾思奇毕生的追求,也极大地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艾思奇因此被亲切地称为“人民的哲学家”。1934年,时年27岁的艾思奇在《读书生活》杂志上连载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解读文章。为了尽可能地贴近青年与群众,艾思奇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人们耳熟能详的事例结合,用“大白话”来解释社会上的各种现实问题,以期达到革命理论的宣传、启蒙作用。他用“果树中找到桃树”来讲解普遍到一般的哲学规律;用“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解释“万事万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例如,“癞蛤蟆能捉水里的虫子,却捉不到空中的天鹅,如果你所希望的事情和物质规律相违背,就必定要落下笑柄。日本军阀想征服地球,这是全世界人人明白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好典型。”他用最平实、简单的语言,揭开了哲学高深、神秘的面纱,让马克思主义“飞入”寻常百姓家。

  传播好马克思主义,让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这是艾思奇带给我们的启示。1936年,艾思奇将此前写的一批文章集结为《大众哲学》出版,这本被誉为“把哲学还给民众”的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轰动。由于深受广大青年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在全国解放前,这本书就出了32版之多,发行上百万册。《大众哲学》之所以成为精品力作,关键就在于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也应当成为当代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向。

  时代不同,但哲学的使命不变——瞭望社会、把握时代,为当代找到表述真理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就要传承好《大众哲学》的精神,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抽象化的概念、判断和命题转化为生动具体、通俗易懂的“常识道理”。“我们的环境,过去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垃圾不落地,污水流下去,蓝天白云鸟儿飞,山清水秀环境美’。”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者默默耕耘在祖国广袤土地上。他们宣时代之声、讲百姓之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马克思主义讲成中国话,推动学习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网络,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转化为新征程上克服困难、继续前行的智慧与力量。(曹溢)


原文链接:http://www.tjjw.gov.cn/html/qingfengshiping/2021/0527/8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