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监察之星

时间:2021-03-18 15:49:03      作者:佚名 来源:秦风网

  唐代柳宗元的寓言故事《蝜蝂传》中,生动描写了一种善负小虫:“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蝜蝂的悲剧,在于背负贪欲而行。“人生而有欲”,有时难免会陷入“蝜蝂困境”。“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从古至今,千载而下,这样的警语发人深省,这样的悲剧不胜枚举。

  《醒世恒言》里讲:录事薛某,一日在高烧睡梦中梦见自己化为鲤鱼跃入湖中,遇一老者垂钓,终因难耐钩上之饵的诱惑,张嘴咬钩,遂成老者钓物。冯梦龙点评说,薛录事被钓,皆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明知有害,欲罢不能,已经够了还要攒,明知烫手还要拿,为贪而贪、飞蛾扑火,是所有贪婪者的死穴与宿命。

  “青蝇嗜肉汁而忘溺死,众人贪世利而陷罪祸。”贪婪之人只知“得是利,失是害”,而不知“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智伯身死,国亡地分,为天下笑;李斯贪权,阿顺苟合,腰斩灭族。东汉跋扈将军梁冀,礼遇之优高过萧何,封地之广多过邓禹,赏赐之厚超过霍光,却仍按捺不住那颗贪权贪利的心,最终只能是“欲炽则身亡”。

  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其行难知。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一日,胡太后赐百官负绢,大多朝臣量力自取,唯元融和李崇因扛得太多而蹶倒伤踝。太后不与两人,责其空手回去。而侍中崔光只取两匹,太后诧异问之,其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廉者常乐于无求,贪者常忧于不足,这是廉与贪的区别,也是得与失的智慧。

  纵观古之廉官,大都崇俭去奢、寡欲而行。楚国的斗子文为官清廉,政绩突出,每当楚成王给予赏赐时,都要逃走。有人不解:“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斗子文却说:“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以俭素为美的司马光一生清正廉洁,始终坚守“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清朝官员顾嗣协在到任新会知县后,在县署题了一副对联:留一个不要钱的新会县,成一个不昧心的苏州人。不仅如此,他还用自己在老家的积蓄补足前任所欠亏空。

  

  为官清廉的楚国良相斗子文。 徐光伟/绘

  古人尚且知道“多欲是祸,散施是福”,作为以“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信仰的党员干部,更应该懂得这些道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在于履职尽责的劳动所得,就在于奉献人民的合理回报。把握量与度,看清利与弊,掂量得与失,给欲望安上闸门、给行为划上边界,不义之财不拿,不当之利不得,不法之事不为,知足知止、适可而止,方能保持平常心态,不为官欲所累,不为名利所牵。

  唐朝名臣张说在《钱本草》中写道:“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这一流传千古的“驭钱七术”,既是为政之德,也是做人之本,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细品之、深思之、笃行之。


原文链接:http://www.qinfeng.gov.cn/info/1874/141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