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暖阳照耀着群山,竹林掩映下,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朝安村村民熊兴宇家小院里,十多位好友围坐在一起,兴高采烈地吃着“庖汤肉”。
熊兴宇家的欢乐并不孤单。放眼望去,周围农家小院个个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脱贫攻坚让朝安村刚过去的春节充满了喜庆的味道,更见证了这个世代贫困的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里人介绍,朝安村是一个崭新的村子,在2020年由曲山镇原曹山村和安子坪村合并而成。原来的曹山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128户300多人,仅有耕地60余亩,土地等自然资源禀赋的严重“先天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村里房屋和道路几乎全部受损,经济发展更是“雪上加霜”。震后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帮助下,村民们的住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但由于条件受限致富无门,绝大部分村民只能长年外出务工。2014年,曹山村人均年收入仅2700余元,村集体经济为零。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给这个贫穷苦难的小山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活力。
2015年,北川县委农办开始对口帮扶曹山村。农办派出的“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组长期驻扎在村里,与村“两委”一起,挨家挨户摸排致贫原因,了解发展意愿,因地制宜为曹山村确定了“河边种竹子,半坡栽树子,山顶养羊子,缓坡种菌子,河脚养鱼挣票子”的发展规划。同时,积极争取到一系列项目资金,为村里新建和扩建生产便道3.5公里、新建蓄水池2口、新建堡坎243立方米、铺设水管2000米,极大地改善了全村的基础设施。
在帮扶单位的大力争取下,2016年,成都师范学院将省级科技扶贫项目投放曹山村,带动全村发展羊肚菌种植。通过“基地+农户”模式,这项产业为全村共计增收30余万元。当年底,曹山村便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没有国家的好政策和这么多帮扶干部的无私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熊鑫曾经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多年来只能在外面建筑工地上做小工,收入微薄勉强度日。在村党支部和“第一书记”的帮助下,他学会了玉米酒烤制技术并申请到小额信贷作为启动资金,和弟弟一起在村里开办了酒厂,日子也一天天好过起来。如今,他们的玉米酒不但在本地小有名气,还远销到了山东、河北等地。
59岁的邱大勇曾经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通过种植羊肚菌、中药材和养蜂、养猪等多种经营,不但顺利脱贫,还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以前路不好,有好东西也卖不出去,而且缺乏资金和技术。”邱大勇说,“现在好了,吃得好住得好,娃娃有书读,年轻人有门路挣钱,老年人也有养老保险。”
“去年,我们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7万多元,是2014年的10倍!”村党支部书记邱大红介绍,如今村里还把村集体的120多亩竹林和冷水鱼养殖场承包了出去,每年有44300元的固定收入。
站在村头,崎岖狭窄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现代化的圈舍里猪肥牛壮,山林里柳杉和各种药材长势正旺,清风过处,酒香袭人……(通讯员 费蓉 杨檎)
编辑人员: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