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有多少家底?收入是怎么来的?花到哪了?以前这些信息我们只能通过村务公开栏了解,现在直接从网上一查就能知道,方便了很多。”近日,在尉氏县门楼任乡要家村,提起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村民高兴地说道。
为真正把农村集体“三资”理清、管好、盘活,该县纪委监委以规范“小微权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切入口,围绕资源清理、资产清理、合同清理、账务清理等方面,聚焦责任落实、干部作风和廉洁风险等重点,成立14个工作小组,以有力监督守好百姓“钱袋子”。
为切实做到村村“家底清、权属明”,兜清农村集体“三资”家底,该县纪委监委紧盯资金监管不到位、资产资源处置随意、村级债务风险突出等薄弱环节强化日常监督,严肃查处非法强占、侵占、私分、贱租贱卖集体资源、资产,对上级拨付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公私权属不分、公共利益受损,存在“跑冒滴漏”、恶意套取等问题,以精准有效监督压实相关部门责任,推动清理农村集体“三资”工作走深走实。
同时,该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借助“信息化+制度化”手段,构建起产权明、边界清、效益高的管理机制,强化农村集体“三资”智慧监管,搭建并融入“尉氏县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着力消除农村基层“小微权力”寻租空间。
“‘清’是手段,‘规范’是目的。下一步,我们将在清理的基础上,做好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的后半篇文章,完善管理制度,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正规化、科学化。”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石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