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专题

时间:2024-04-21 12:13:43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监察委员会

  “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出自《吕氏春秋·忠廉》,意指面对巨大的物质利益诱惑却始终不改变准则,才可以称得上廉洁。对待钱财诱惑的态度可以洞见一个人的品行修养,临财毋苟得,临利不妄取,这既是廉与贪的区别,也是得与失的智慧。

  “廉”的基本要求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古人曾从不同的侧面来论述廉的价值和贪的危害。《贞观政要》有言:“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故贪婪徇私,贪得小利终失大利;清正廉洁,不贪小利终赢大利。明代理学家薛瑄认为清廉自守有三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面对种种诱惑时,是毅然决然地将其拒之门外,还是被欲望牵引而行为失范,是检验廉洁“成色”的关键。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面对形形色色的“围猎陷阱”,有人以“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时刻提醒自己;有人以“居官自常俸之外,尚有应得者耶”拒绝他人贿赂;有人以“勿从目前之欲,而贻来日之病”劝告子孙管住贪欲。从严于律己到管好身边人,守得住清贫、挡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方能显现清廉的可贵之处。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才能做到以强大的自制力筑牢思想防线。从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到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再到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古人用自身言行告诫世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诱惑,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廉。纵观当前违纪违法党员领导干部,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丧失了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未能做到知止善止。这也警示我们,要做到清正廉洁,既要清醒坚定,又要行动有力;既要“识得破”,又要“忍得过”。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品德,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要求。面对诱惑,关键是要稳住心神、管住欲望,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守住人生的底线,自觉做到不义之财不贪、不法之事不干、不正之风不染。(作者:王奇)


原文链接:http://www.scjc.gov.cn/scjc/rdzx/2024/4/19/ca4088d7fd774959b9d4b212af39bcf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