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龙门乡大龙午村,山峦叠韵,满眼绿茵,千亩滇重楼、白芨、金银花、丹参等中药材长势喜人,形成了山林中独特的风景线,也成为了当地“美了生态、富了百姓”的特色产业。目前,该县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总产值2亿余元。
大理州中药材资源丰富,种类占全省的60%,纳入国家经营的中药材达800余种,是全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集散地。近年来,该州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聚焦重点品种和区域优势,从科研、人才、质量、政策等方面入手,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全州重点农业产业之一,有8个县获得“云药之乡”荣誉称号。2023年,全州完成优质中药材种植面积38.32万亩,中药材综合总产值达105.07亿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该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中药材产业发展列为推进乡村振兴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紧盯政策落实、扶持资金、项目实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监督“探头”直插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山岳丛林、企业车间、农户家中走访调研,听呼声、查实情、解难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疏通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卡点”,以有力有效监督服务保障做大做强做优中药材产业。
地处鹤庆、洱源、剑川三县交界处的鹤庆县草海镇马厂村、新峰村和安乐村,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9.6℃,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该县纪委监委统筹县、乡监督力量,全程跟踪监督,推动特色产业项目政策、资金落实到位,护航特色产业高速发展。截至目前,马厂、新峰、安乐3个村以当归、重楼、附子、川芎、西归、草乌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5000亩,中药材种植年收入达2600余万元,村民靠种植“苦药材”过上了“甜日子”。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云龙县纪委监委聚焦中药材产业发展中政策落实、资金运转、土地保障、人才培育、技术推广、市场供需等方面进行跟进监督、精准监督。截至目前,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5万余亩,示范基地351亩,年产值达38704万元,带动1万余人就地务工就业。
宾川县纪检监察机关紧跟全县绿色产业发展步调,进大棚、下田地,以“贴靠式”监督培土护苗、清淤除障,护航中药材产业“茁壮成长”。目前,滇重楼、滇黄精、附子、红花、玄参、续断等中药材成为该县群众增收致富的“明星”品种,“宾川附子”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与此同时,针对全州特色产业项目多、资金多、受益面广等实际,该州纪检监察机关发挥智慧监督“探照灯”作用,主动加强与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协作联动,通过提级监督重要村务、建立“小微权力”清单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既监督惠农惠民政策落实落地情况,又严查推进产业发展工作中责任落实不到位、政策落地变形走样、推诿扯皮弄虚作假等侵害群众利益行为,为全州特色产业发展竖起一道道“清风”屏障。截至目前,全州从事中药材种养企业127户,中药材家庭农场51个,专业合作社415个,创建云南省著名商标4个,云南省老字号1个,云南名牌产品7个,中药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到2025年,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将稳定在50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130亿元以上……”面对《大理州加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该州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将紧盯中药材发展全产业链,紧盯标准化基地、产地加工、市场流通、科技研发、行业管理等环节开展全过程监督,保障州委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的决策部署落地落细落实,让中药产业“药效”更足,助推大理由中药材资源大州向中药材产业强州转变。(杨自坚 || 责任编辑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