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旅途中,长辈们的言传身教,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发出“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的号召。那个年代缺医少药,村里只能培训一批略懂医术的“赤脚医生”来应急。我爷爷就是其中一员。
爷爷是一名高中毕业生,被挑选到卫生学校培训了一段时间,回到村里当了一名医生。在乡村当医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爷爷白天去地里劳动,夜晚还要捧着医书自学。“农忙时务农,农闲时看病”,是那个时候爷爷的日常。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总是背着一只方方正正的黑棕色药箱,上面印有红十字标志。箱子很重,可爷爷日日背着它走乡串户。平时,来家里看病的人也很多,拿药的、打针的、输液的,往往几间屋子满是人,爷爷会趁着人多,赶紧为村民讲几条疾病预防知识。每当流感来袭,爷爷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一个人守护着1000多名村民的健康。
给孩子看病,爷爷很有办法。小孩怕打针,爷爷便会千方百计哄小孩,或是给他们讲故事,或是为他们唱歌,药箱里面甚至备着糖果,随时送给孩子们。这样一来,村里的小孩见了爷爷,既爱又怕,会躲到母亲身后,伸出头来,盯着爷爷身上的红十字药箱——那里面有糖果,也有针筒。我最喜欢的,也是打开爷爷的药箱,盘点里面的药物,顺便再拿一颗糖吃,感受着糖果在嘴里慢慢化开的甜味儿,一直甜到心里。
爷爷只有一件白大褂。他总是把白大褂打理得干干净净,用最真最纯最热的心为村民服务。那时村里没有电话,晚上不管几点,只要敲门声响起,爷爷就会立刻起身穿好衣服,背上药箱跟随来人去给病人看病。后来电话逐渐普及,为方便村民,爷爷较早装了电话,这样患者就省了来回跑,爷爷接到电话便立刻赶去,收取的诊费也只是成本钱,如果碰上困难户和五保户,还常常倒贴钱。因此,村民们十分敬重爷爷,都说他是村里的大知识分子,是大家的救命恩人。
爷爷常说,虽然本事有限,但他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面对淳朴善良的村民,即使行医这条路难走,他也会坚持前行。而爷爷这一坚持,便是一生。
如今,父亲从爷爷手中接过守护村民的接力棒,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在村里,经常能看到父亲不知疲倦、勤勤恳恳的身影。他到村民家中嘘寒问暖,奔波在大街小巷为群众讲政策、解困难、送温暖。父亲也像爷爷一样,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多年来,我一直把爷爷和父亲当作榜样,扎根基层一线,积极投身社区工作。我愿做一名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基层工作者,肩负使命和责任砥砺前行。
(白千千作者单位:沧州市渤海新区南大港产业园区城区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