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列女传》
【小识】
孟母三迁,是妇孺皆知的故事了。孟子小时候,父亲早逝,是母亲教育了他。故事讲的是孟子的家开始在坟墓附近,可见他们家并不富裕,所以,孟子就学习筑穴埋葬的事情,孟母觉得不合适,就搬到了集市附近,结果发现孟子每天流连于集市,学习商人叫卖之事。孟母甚为担忧,就又搬家,这次搬到一所学校附近。孟子于是就学习六艺,最后成为一位大儒。
我们选的这段文字,讲的是孟子上学的故事。话说有一天少年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见他回来,就问他学习情况。孟子无所谓地说:“和以前一样。”这话显示了他的不耐烦。孟母于是断然剪断自己织的布。这下孟子紧张了。我小时候,还见过织布机,母亲纺线织布,很辛苦的。如果剪断了,等于前功尽弃了。他问母亲为什么生这么大的气?孟母的一段话,虽然有时代局限,但总体而言,如今读来,还是很有道理。她告诉儿子,你荒废学业,就和我剪断织布一样呀。“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然后告诉他,君子就要“学以立名”,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现在你中途废弃,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假如女人织布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活命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做奴役。
这里,孟母告诉孟子刻苦学习、坚持到底的可贵。也由此可见,孟母是以君子的标准来要求和培养孟子的。孟母的眼光真是很高远。所以,后人用《诗经》的句子称颂她:“彼姝者子,何以告之?”“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向你禀告呢!”“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件事。
孟子不负母亲的期盼,刻苦学习,旦夕不息,“遂成天下之名儒”。作者评价孟母是“知为人母之道矣”,可谓的评。可惜,如今懂“为人母之道”的母亲,没有那么多了。(杨光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