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颜氏家训•教子》
【小识】
此段文字,承上而来,重点讲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童年教育的必要。如果不能从小给孩子一个规矩,长大以后,就很难教育了。上面说了,培养孩子要“威严而有慈”,让他们有敬畏之心,从小就知道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但是很多父母做不到,他们疼爱孩子,总是流于溺爱。所以,颜之推接着说,我看这个人世上,父母不知教育,而一味溺爱的,往往做不到这样。运为,即行为。对孩子的饮食行为,任意放纵,本应该告诫的反而奖励,本应该苛责的反而微笑鼓励,等孩子有了知识,还以为道理本应如此。于是,就出现了可怕的现象。
等到子女骄横傲慢的习气已经形成了,才开始制止它,甚至鞭打到死的地步,但还是树立不了父母的威严,对子女的愤怒一天天增加,只能更招致子女的怨恨,等到子女长大,终究还是道德败坏。这一句,可谓至痛之言,是不少父母亲的惨痛经历。可怜的是很多父母亲还是不反省自己,不是归结于命运,就是恨子女不争气。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年纪小时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也就成为自然。是很对的。孔子的话,说明了从小教育的重要性。
俗话说:“教育媳妇要在刚嫁进门时,教育孩子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正确。后面,颜之推例举了好几个真实故事,再三陈述早期教育的重要,可谓苦口婆心。王僧辩,南朝梁人,官拜大司马,从小得到母亲的严格管教,到他四十多岁时,“为三千人将”,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他母亲还捶挞他,所以,成就了勋业。而梁元帝时,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父亲很宠爱他,“失于教义”。他如有一句话说得漂亮,他父亲就能说上一年,生怕别人不知道;如做了错误的事情,他父亲就百般掩饰,希望他悄悄地改掉。等到他结婚做官的年龄,“暴慢日滋”,最后被周逖残忍地处死。
后面又举了北齐武成帝和皇后宠爱三儿子高俨的故事。从小娇惯,衣服饮食,与太子一个标准,导致骄恣无节。后来太子继位,高俨出行坐的车子要和皇帝的一样,“太后犹谓不足”。最后,竟然矫诏斩杀宰相,斛律光叹曰:“龙子作事,固自不似凡人。”又率京畿军士三千余人屯千秋门,反复再三,才被安抚。后被朝廷秘密处死,其情甚惨。阅读《北齐书》的高俨传,感慨良久。他死时才十四岁。(杨光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