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1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杀身以成仁。
【注释】志士:节操高尚、意志坚强的人。害仁:损害仁德。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可以牺牲生命,后泛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释义】志士仁人决不因为贪生怕死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只会因勇于牺牲来保全仁义。
【出处】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卫灵公》
2.142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注释】盛衰:兴盛和衰败。改节:改变节操。存亡:生存或死亡,存在或灭亡。易心:改变心意,改变意志。
【释义】仁德的人不因国运的盛衰改变气节,义气的人不因国家的存亡改变初心。
【出处】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2.143 仁义,理之本也;刑罚,理之末也。
【注释】仁义:仁爱和正义,原指儒家倡导的行为规范,后泛指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理之本:道理的根本。刑罚:依据法律对罪犯强制实行的制裁。理之末:道理的末节。
【释义】仁义教化是治理社会的根本方法;刑罚制约是治理社会的次要手段。
【出处】唐·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第十六》
2.144 智足以周知,仁足以自爱。
【注释】周知:全都知道。自爱:爱惜自己的名誉。
【释义】智慧多的人才能遍知事物的基本规律,仁爱深的人才能做到自尊自爱。
【出处】北宋·苏轼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2.145 不以利禄为意,而以仁厚为心。
【注释】利禄:旧指官吏的钱财和俸禄。为意:作为心愿、心意。仁厚:仁慈厚道。
【释义】不要一心只想着金钱和地位,应该时刻牢记仁爱和宽厚。
【出处】北宋·苏轼 《谢监司荐举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