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新时代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成员来到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红岩革命纪念馆,缅怀英烈,体悟红岩精神的历史意蕴和时代内涵,砥砺初心使命,厚植爱国情怀。
图为报告团成员李志军、鲍璐、魏国权、周莹(右一至四)在讲解员指引下参观展览。金雅倩 摄
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纪念馆二、三层常设展览“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展览”,通过图文影像、场景再造、历史文物等丰富展陈,再现了在党中央领导下,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驻守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团结带领群众,开展艰苦卓绝斗争的激荡历史。
图为报告团成员认真观看展览。金雅倩 摄
1941年1月27日,皖南事变后一片肃杀,国统区干部面临生命危险。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给毛泽东、朱德发出急电,其中这样说道:“我们向你们保证,无论在任何恶劣的情况下,我们仍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守我们的岗位,为党的任务奋斗到最后一口气。”
革命先辈许下的铿锵誓言让报告团成员深受触动,他们表示,将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在红岩精神指引下接续奋进。
图为报告团成员观看展板,了解“重庆大轰炸”历史。金雅倩 摄
在展板“为了六毛钱的检讨”前,报告团成员驻足仔细观看。这说的是董必武在领导南方局工作期间,曾负责账目结算工作。有一次,因账面上六毛钱的开支平不了,董必武十分自责,不仅在机关大会上作检查,还亲自向党中央写检讨。
“事关党的纪律,即使是六毛钱,也必须坚持原则。对老一辈革命家而言,纪律不仅是外在约束,也是发自内心的敬畏。”报告团成员李志军说。
图为报告团成员认真观看展览。金雅倩 摄
跟随讲解员,报告团成员来到纪念馆4层,参观“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展”,深入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革命实践。
图为纪念馆内“铁窗诗社”展板。徐菱骏 摄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我们要把不合理的一切打翻。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稀罕?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1949年春节,渣滓洞看守所内,被关押的革命志士秘密成立“铁窗诗社”。何敬平是诗社成员之一。他在狱中写下这首《把牢底坐穿》,难友们把它谱成曲,在监狱中广为传唱,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
“只言片语,却传达出了他们不屈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沿着展板,报告团成员边走边讨论,交流这些写在监狱里的诗歌带给他们的心灵震撼。周莹感慨,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我们都需要这种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大无畏精神。
图为报告团成员参观“八条意见存正气”展板,交流心得体会。金雅倩 摄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 、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八、惩办叛徒特务。”
上述八条意见来源于革命志士罗广斌提交的《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共产党人牺牲前,总结地下斗争的经验教训,并相互叮咛,如果有人活着出去,一定要向党报告。罗广斌从大屠杀中脱险后,第一时间写成报告交给党。报告第七部分提了八条意见,后被称为“狱中八条”。
重温这段历史,报告团成员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狱中八条”一针见血指出了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纪检监察干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曹俊明 徐菱骏 自重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