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监察会议

时间:2023-09-17 09:32:38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8月30日,山东枣庄薛城区沙沟镇郭洼村,党员干部一边帮群众摘花生,一边唠家常,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和生产生活难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纪委监委聚焦粮食安全,紧盯粮食生产、购销关键环节,直插一线调研监督。图为该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辖区粮库走访了解情况。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福建省大田县纪委监委紧盯损害营商环境问题深入企业调研走访,努力把问题症结、深层次矛盾找深找准,力求查处一个案件、解决一类问题、规范一个领域。 吴联参 摄

  解剖麻雀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主题教育启动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聚焦典型案例,深入调查研究,解剖麻雀,从中总结经验、找到规律,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对更好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研究中,如何通过摸准摸透一只只“麻雀”,探究同类问题的共性规律,从而推动解决一类问题?记者就此对话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金卫。

  解剖麻雀深刻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由个性到共性的认识论原理

  记者:解剖麻雀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并践行的调研方法。如何理解用好这一调研方法的重要意义?

  杨金卫:《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特别强调“要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问题、剖析原因,举一反三采取改进措施”。做好调查研究,既要重视调查研究的全面性,避免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要注重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围绕重点、剖析典型,找准规律、举一反三。

  对于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即解剖麻雀式调研,是指通过对一只或几只“麻雀”的解剖,得到对所有“麻雀”共同特征和内在本质的认识。在这里,“麻雀”指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解剖指的是把典型案例分析透、研究透,于典型问题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延伸开拓,从而找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人们常说:“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人们正是从这“一斑”“一叶”“一雀”,进而认识到事物的全体。解剖麻雀式调研的优势在于,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投入,获取问题的本质和全面客观的情况,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为制定决策和出台政策提供参考借鉴。

  解剖麻雀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形成并大量运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多深入基层寻计问策,多解剖麻雀小中见大”,“要通过‘解剖一只麻雀,解决一类问题’”。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解剖麻雀对增强调查研究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作用。这一科学方法,实质上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深刻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由个性到共性的认识论原理。这既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记者:解剖麻雀,首先要选准“麻雀”,也就是要选好调查研究的典型。在您看来,选准“麻雀”,要把握哪些方法原则?

  杨金卫:解剖麻雀不是要把所有的“麻雀”一一解剖,最重要的是选准“麻雀”,看“麻雀”是否有代表性。当前一些干部在基层调研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都是没找准“麻雀”的结果。具体而言,选准“麻雀”,需要把握以下方法原则:

  ——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十分注重运用解剖麻雀式调研法。《习近平正定足迹》记载,1982年,习近平同志到正定任职后,对如何推动正定经济发展、带领人民富起来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20世纪80年代初的正定县,是典型的“高产穷县”。习近平同志调研的首站,就是全县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千斤的三角村。他发现三角村亩产虽然高,村民却吃不饱,还得偷着到外县换红薯干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后,他认为高征购、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制度落后是正定“高产”但“穷”的根本原因。找准症结后,他便通过推动减征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方式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最终,习近平同志带领正定人民改写了“高产穷县”的历史,并针对正定紧邻省会的区位特点,确立了走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路子。这启示我们,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弄清楚自己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此为标准选择典型,不做“无头苍蝇”,不选择“盆景”“标本”,更不能侧重于一隅,以偏概全。

  ——既要研究先进典型,也要剖析落后典型。《习近平正定足迹》记载,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既选取当时相对走在前列的村子、企业解剖麻雀,找准其成功经验,推广一套可复制的做法,又注重研究暂时落后的典型,深入剖析原因,寻找问题症结,力争在探索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例如,当年正定的春光电器厂研制出的新型舞台灯光设备“彩色灯光声控器”,在国内同行业中属于技术领先产品,还在省科委立了项。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人才,重视科技成果,重视新产品研发,听说这一情况后,马上就到春光电器厂调研。他指出:“这个致富典型很有意义,可以起到领路、示范作用。”当时的正定县制酒厂是家亏损企业,厂里170多人,没有一个技术员。新上一个生产酒精的项目,眼看酒精快要制出来了,却都漏掉了。一查原因,原来是酒精塔的组接处本应用石棉垫密封,可厂里为了省钱,用了马粪纸。通过到制酒厂调研,习近平同志摸清了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少技术人才。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他总结出正定引进人才存在的三个问题,同时提出排除思想阻力、认真搞好人才开发工作等四条解决措施。可以说,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灵活运用解剖麻雀式调研法,找准典型、剖析典型、运用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有效带动了地方发展。这启示我们,党员、干部在解剖麻雀的过程中,既可以从先进典型中总结经验,也可以从落后典型中解析问题,还可以从中间典型中了解一般动态。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记者:“麻雀”确定了,就要细致解剖,从个别中找出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麻雀”解剖得准不准,直接影响到对点上工作的科学概括,还会进而影响到对面上工作的正确认识。在解剖麻雀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真正做到剖析到位?

  杨金卫:剖析典型,要求既做好调查工作,又做好研究工作,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本质找规律。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重庆考察调研,聚焦脱贫攻坚主题,解剖一只“麻雀”——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解决一类问题——“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华溪村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念及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脱贫攻坚决战阶段“难啃的硬骨头”。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看得很仔细、问得很具体:考察一所小学,他走进师生食堂,仔细察看餐厅、后厨,了解贫困学生餐费补贴和食品安全卫生情况;看望一家贫困户,他踏着湿滑的石阶登上陡坡,从屋外看到屋内,详细询问老两口生活和身体状况;走访一家脱贫户,他沿着乡间小路步行察看自然环境、村容村貌,了解该村通过种植中药材黄精等特色经济作物带动村民脱贫的情况……一个村、几个点细细看下来,对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也就有了真切的了解。回到重庆市里,他表示:“看了这么一个村,我心里是有底的。”与此同时,他指出“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实践、亲身垂范,为我们把“麻雀”解剖到位带来不少启示:比如,要俯下身子、沉到一线。“麻雀”是不会主动飞到办公室来的。做好解剖麻雀式调查研究,必须端正态度,针对一个目标、聚焦一类问题,真正下沉到基层去看、去听、去问、去访、去谈、去体验、去感悟,从而全方位了解真实情况。比如,要善于抓住小事和细节,以小见大,盯住每一个细节,不放过“死角”,于细微处见功力、见真章。比如,要让群众参与、吸收群众智慧,基层实际情况如何、群众反映怎样、落地效果如何等,本质和根子上的问题不会主动浮现出来,需要在群众“你一言、我一语”中拨云见日。比如,要继承和坚持我们党在长期的调查研究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同时也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拓展和创新调查研究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科学性。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所搜集到的感性材料,往往是粗精混杂、真伪并存、彼此相隔、表里莫辨的。因此,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去粗取精,就是去掉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材料,抓住最能表现事物的本质的、典型的、主要的东西;去伪存真,就是剥掉虚假的东西发现事物的真相,不为假象所蒙蔽;由此及彼,就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把零散的、孤立的材料联系起来,不满足于一鳞半爪,更不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由表及里,就是通过事物的外部联系发现事物的内部联系,不要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浅尝辄止,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在解剖麻雀的过程中,不仅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症结,还要总结其全貌和特征,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观察事物、研究问题。这样一个综合的复杂的、一步一步接近真实情况的过程,无论是对调研者的工作作风、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还是理论水平、政治能力和价值观念等,都是极大的考验。

  从点上破题寻策,在面上开花结果,是解剖麻雀的效用所在、精髓所在

  记者:解剖麻雀要求总结规律,将点上的经验推广到面。我们应当如何把解剖麻雀的成果用好,真正通过“解剖一只麻雀,解决一类问题”?

  杨金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搞的各种试点,成功了再逐步推广,这就是‘解剖麻雀’的方法。”通过解剖一只麻雀,将点上的经验推广到面,是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一招。

  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曾专门组织调研,汇编了一本典型材料。他将这本册子的名字定为《滴水集》,取“滴水穿石”之意,并亲自作序。这本近400页的册子里,一共有72篇文章,收集整理了当时宁德地区各领域的典型经验例子。他叮嘱:“要把这两三年工作中典型的、有进步的、有发展的都收集起来。”这本《滴水集》中具体详实的做法、例子,成为当时宁德各地学习推广的典型。例如,古田县瑞岩小学适应山区艰苦办学环境、创新探索教学方法的典型经验得到推广后,原本教育不算拔尖的古田县,教学成果大幅提升。

  解剖麻雀,关键在于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以达到在全局中解决现实问题的目的。实践表明,通过解剖一只麻雀、破解一类问题、推动一项工作,从点上破题寻策,在面上开花结果,是解剖麻雀的效用所在、精髓所在。只有从点上入手,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系统梳理,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得出具有全局意义的结论,从而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真正在实践中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为推动面上工作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

  从工作实践来看,要想把解剖麻雀的成果用好,通过解剖一只麻雀,推动一类问题解决,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剖析典型后,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办法,做到出实招、见实效。要对具体问题坚持一地一策、一事一策,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集思广益、反复论证,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发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切实补齐工作短板,堵塞制度漏洞,把案例解剖的成果转化为倾听民声、破解难题、改进工作的务实举措。

  二是坚持系统思维、举一反三。要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把好的经验总结到位,提出可行的政策举措,以其示范作用带动全局工作。例如,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浙江省深化发展“浦江经验”的做法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情况报告,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践行‘浦江经验’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学细悟笃行‘浦江经验’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各地各部门也对本地本部门的好做法、好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成果并推广践行。同时,也要抓住一些带有普遍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举一反三、深化拓展,持续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题教育期间,各地各部门有不少相关实践,例如,贵州电网从解决1个独立供电区群众用电问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梳理全省独立供电区群众用电诉求,彻底解决全省15个独立供电区问题;江苏省公安机关整合部门、行业力量,以减少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为突破口,推动提升交通事故预防整体质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从聚焦“拍黄瓜”等食品经营领域突出问题切入,统筹考量食品安全卫生和小微餐饮经营者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食品经营许可程序,等等。

  三是坚持点面结合,避免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全面调查和解剖麻雀并不是矛盾的。调查研究既要有点,也要有面;既要掌握典型,也要掌握全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调研方法上要多样化,一种方法不如几种方法好。2019年4月,他在华溪村深入调研后,又在重庆组织召开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既有点上的考察调研,又有面上的座谈交流,脱贫攻坚的形势更清楚,存在的问题更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也就更清晰。这启示我们,只有坚持点面结合,才能确保发现全局的共性问题以及得出的一般性、规律性结论的准确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3-09/05/content_906434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