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时间:2023-08-06 17:48:01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监察委员会

  说起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人们常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既生动地表述出基层任务重、压力大的现状,又形象地反映出基层干部身上的“包袱”重的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透过持续向好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我们看到了党中央毫不放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信心与决心。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只有把牢作风建设硬杠杠,坚决向一切形式主义的“假把式”说不,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基层干部才能轻装奋进、砥砺前行。

  不当摆谱“官老爷”,要重实绩不重痕迹。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少数干部淡忘了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使之在指导基层开展工作时,或架子大、口气大、脾气大,或只动口不动手、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如此这般,势必贻误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始终牢记自己的公仆身份,切莫做“官老爷”摆谱,更别拿“官腔”立威,要时刻把人民的危冷暖放在心上,经常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多倾听基层声音,多推行务实之措,真正让党和国家的政策在基层落地落实,惠及更多群众;要有担当务实精神,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将工作向前推进。

  不当花样“减负官”,要重实事不重“形”事。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是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所在。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不重实事重形式,提要求做决策“花样”不断,不发“红头文件”就发“白头文件”,不搞工作检查就搞调研督导,工作的“仪式感”满满;有的上级机关大搞“变通式”减负,不当“检查官”当“伸手党”,通过微信群、QQ群等各种方式频繁催进度、报表格。“形”事当道只会让减负化“实”为“虚”。真正为基层减负必须找准“负”的源头,在“源头治理”上出实招,严把精文简会硬杠杠,严治甩锅加码突出问题,毫不放松整治形式主义。注重在干实事上做加法,以尊重客观实际为前提,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以团队思维干事创业,科学细化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全力“拉直”上面这条线,助力下面这根针“穿”进群众心坎里。

  不当“躺平式”干部,要拒安逸不惧风雨。今年央视春晚小品《坑》向全国人民生动刻画了什么是“躺平式”干部,引发了广泛讨论和反思。基层事务繁杂琐碎,责任大压力大,容易使基层干部产生“厌战情绪”、出现“躺平思想”。如不加以干预,将直接影响基层干事创业积极性,严重挫败基层“战斗力”。基层之治是中国之治的基础。我们必须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发力整治形式主义,在“靶向施策”上求实效,真正解放基层干部的“双手”,不断增加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荣誉感,确保其“在位而善为”;要在规矩意识上见实招,通过拧紧基层干部的“思想阀门”,扎牢“不敢躺”“不能躺”的制度笼子,建立“不想躺”的预防机制,让干部不想、不能也不敢舒坦地“躺”下去;要在优化考核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运用科学的考核体系,甄别区分好作风和形式主义,通过多管齐下、内外发力,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俗话说,“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优良的作风是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坚持把牢作风建设这根硬杠杠,向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假把式”说不,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凭实绩说话,以优良的作风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者:蒲柿饮)


原文链接:http://www.scjc.gov.cn/scjc/mlsp/2023/7/31/4b5aadda1563477e8ddd29086b7a6b1c.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