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监察会议

时间:2023-08-06 06:46:26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在我的骨子里,我喜欢文艺的浪漫、自由、放纵,所以人生轨迹离经叛道,从不规规矩矩。”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披露上海市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黄海盛严重违纪违法案。黄海盛以“文化人”自居,借艺术之名,行贪腐之实,视一切条条框框为迂腐和俗气,从破纪走向破法,直至堕入犯罪的深渊。

  案例中,有着书画专长和文艺方面资源积累的黄海盛,本应该发挥自身特长,在文旅一线干出一番事业,但他却利用职务便利和地位形成的影响力违规经营字画,把办公室当“收费站”,将身边同事同行、商人老板变为自己的“客户”,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表面上,满口“文化人”的“清净”“看淡”“快意人生”,暗地里却四处伸手、来者不拒、快活当下,任私欲泛滥成灾。自诩“文人”,却恰恰忘记了文人应有的本分清高与平淡矜持,为追求所谓的“自由”不拘小节、放纵自我,却丢掉了纪律规矩的约束,纪法“底线”一退再退,最终全线失守。

  现实中,像黄海盛一样以“名人”“专家”“学者”等文化人设行贪腐之实的例子并不鲜见。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原副主席赵长青热衷于“书法家”的名头,借助书协平台通过卖字、办展、入会、编造文化产业项目等方式大肆敛财。曾任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的段跃庆拥有着“学者、诗人、书法家”等众多头衔,以“文化人”自居,把自己有文化当作升官发财的资本,打造小圈子,把朋友、学生、商人当作圈中人,来者不拒。企图以光鲜的假象掩盖贪腐的真相,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自欺欺人,改变不了权钱交易的本质。

  纸终究包不住火。再好的伪装也只是伪装,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把文化艺术当作障眼法,只能是遮蔽自己、掩耳盗铃。特别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甘于被“围猎”,拿文化人设美化自己的贪腐行为,败坏的是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的是群众对公权力的信任,污染的是党风政风,毁掉的是自己的前途。殊不知,“围猎”者之所以愿意买单,看中的不过是其手中的权力,而沾了私欲的“作品”,其实一文不值、丑陋不堪。

  沉溺于高雅的文化人设中追名逐利,不如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履职尽责。世间的美好不是装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党员干部要遵从做人做事的本分,坚守共产党员的本色,增强为官从政的本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纷繁诱惑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惕,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做到清廉不染、临财不羡。(孙宽)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3-08/01/content_904775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