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粤廉洁文化史迹”是由广东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指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组织各分社、记者站采编人员践行“四力”和落实“走转改”开设的专栏。通过走访各地市廉洁文化史迹,从历史文献、文化经典和文物古迹中,整理提炼广东本土优秀传统文化里的廉洁基因,以年度系列报道方式,徐徐展开一幅广东廉洁文化史迹地图。
“皎洁幽雅报春花,一盆清水可安家。能上能下情操美,高风亮节赞声夸。”1982年除夕,李坚真在广州写下此山歌。如同山歌所唱,李坚真的一生如同水仙花,清廉正气。
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32位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女战士之一,中央苏区第一位女县委书记,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中共广东省粤中区(今佛山市)党委书记、第一书记,广东省委书记、省纪委书记,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一个个刻在历史丰碑上的职务,是李坚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有力诠释。毛泽东夸她“这个女同志不简单”。
李坚真同志蜡像。
岁月流逝,坚真革命精神永存。在李坚真故乡梅州丰顺,人们亲切称她为“坚真大姐”,以“坚真”命名的纪念馆、教学楼、大桥、纪念亭等建筑,无不承载着人们对这位大姐的缅怀,而深入千家万户的“坚真风范”,春风化雨般感染着苏区干群,催人奋进。
退还的400元修缮费
梅州丰顺的小胜镇和黄金镇,相邻互联,仅有十余公里的路程,因道路蜿蜒曲折,通行往往需要多花上一些时间。
李坚真的一生,与小胜镇、黄金镇紧密相连。
1907年1月,李坚真出生在丰顺县小胜镇大南村东叶畲一个佃农家庭,出生才8个月被父亲以8吊铜钱卖到丰顺县黄金镇蕉头窝朱家做童养媳。
位于丰顺县小胜镇大南村的李坚真故居,是李坚真的出生地。
“由于当时的生活条件艰苦,她的父母亲也是没有办法,才决定这样做的。”李建强是李坚真的侄子,从小对李坚真的故事耳濡目染。
丰顺县黄金镇径双村蕉头窝里,紧挨着山脚,坐落着一栋始建于清末的客家建筑,为二进二横式布局,由“独脚门楼”和左右两边的“锁头屋”组成。右侧的“锁头屋”,便是李坚真当年居住的地方。
丰顺县黄金镇径双村蕉头窝里,李坚真度过了她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部分时光。
在这座不起眼的客家建筑里,李坚真度过了她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部分时光。被卖到黄金镇当童养媳后,养父为她取名李见珍,一直沿用至1940年3月。尽管是作为童养媳,但李坚真的养父养母待她如亲生女儿一般。
李坚真的侄子朱金汤,今年已经82岁,经常听父亲讲起李坚真的他,对李坚真亦有一定的了解。
根据记载,在大革命时期李坚真投身革命,她的亲属也拥护和支持她的革命行动。国民党反动派因此生恨,派人放火烧毁了她家的两栋横屋。
新中国成立后,李坚真家人好不容易将老屋重新盖起来。然而到了1973年,老屋已破烂不堪,不得不拆掉重建。李坚真的亲人一时经济困难,便向公社申请资助。
“当时,李坚真也准备回家乡调研。公社领导知道后,就从民政部门的救灾款项中拨出400元用于修缮。”至今仍居住在李坚真故居的朱金汤以及其儿子朱文才,对父辈提起的这段历史记忆深刻。
丰顺县黄金镇径双村蕉头窝里一名居右侧的“锁头屋”,便是李坚真当年居住的地方。
李坚真回到黄金镇后,当问起蕉头窝老家的事情时,公社领导如实地向她作了包括修房在内的情况汇报。她一听到从公社民政救灾款中拨出400元帮助修建自家房屋,顿时脸色变了,当场严肃地批评了公社领导,并要求立马收回。
在李坚真离开黄金镇返回广州的第二天,公社只好委派两位干部去将这笔已拨下去的款收回来。“她还勉励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建设,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不能贪图国家的钱财。”朱金汤说,李坚真平时对亲属很严格,要求不能打着她的名号谋取任何私利。
闲坐之余,朱文才小心翼翼拿出一份尘封已久的文件,一个军号。除去多层保护性的包装纸,数张泛黄的信件得以展现。
“这是李坚真亲手写的两封家书,也是仅存的两封。”朱文才介绍说,李坚真虽然不为家里谋福利,但却时刻惦记着家乡,惦记着亲人,经常书信来往,“可惜的是,部分书信没有保存好,已经遗失了。”
“不得”原则记于心践于行
一张凳子,李坚真用了30多年;
一张毛毯,陪伴她整整57年;
用的毛巾破了,她也舍不得换新的,只是把破烂的一截剪掉继续使用;
买来坏抽风机改造的电风扇,一直用到她去世;
去世后没有给家人留下存款
……
扬正气、促廉风,李坚真用一生去践行。
从参加革命活动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委书记、省纪委书记等领导岗位,李坚真始终坚守“不得”原则。
李坚真的弟弟原是丰顺县小胜供销社的干部,1985年,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当时,他的儿子想“顶替”退休的父亲,办理“农转非”。
但是,那年他已经41岁,不符合“农转非”的40岁以下的年龄条件,他认为只是“一岁之差”而已,找姑姑李坚真说说情,就能让有关部门照顾照顾自己。
李坚真了解了侄子的来意,沉默片刻后,认真地说:“你的事情,你的要求,我不能开口,更不能写字。”在李坚真的影响下,侄子渐渐理解了自己的姑姑。
这样的字签不得、这样的礼收不得,这样的钱出不得、这样的好意领不得……“不得”背后,李坚真以身作则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家人亲属、身边的人常怀律己之心,规范言行举止,继承优良品德。
磨边的皮包、特殊的电风扇、有着时代特征的毛毯……在丰顺县坚真纪念馆中的坚真廉洁操行馆,陈列了许多李坚真曾使用过的物品。而在操行馆的《操行风范篇》板块中,根据李坚真同事、亲属回忆整理的文章,字里行间更是透露出李坚真廉洁的一生。
据李坚真亲属介绍,该军号是李坚真使用过的,至今仍保存完好。郑坤 摄
在生活上廉洁,在工作上尽职,李坚真知党恩、跟党走,时刻保持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979年,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省纪委书记、年逾七旬的李坚真在广东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此时,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办公场所租用在中山一路的省政府会议招待所二楼的8间简陋房间。根据记载,该办公场所最大的两间面积30平方米,为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其余几间15平方米,为厅、处、科级,包括一般科员的办公室。
场所简陋,工作成效突出。在这样的条件下,李坚真团结和带领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一班人,辛勤工作,并勇于探索实践,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干部提拔任用等方面,为全国各地人大机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廉洁风范鼓舞人心
如今,在梅州苏区,李坚真的革命故事、敬业爱岗故事、廉洁故事正转化为廉洁教育的重要载体。
华夏女杰李坚真故里牌坊。
位于小胜镇的李坚真故居建于清末,1997年曾进行修缮。为三横二厅大门的单列布局,砖木构筑,坐北向南,面积215平方米。以故居为依托,丰顺县在其左侧重建一座坚真故居陈列室。陈列室里,以时间为主线展示了李坚真不平凡的一生。
为纪念中国妇女运动先驱李坚真的光荣事迹,丰顺县坚真纪念馆于2007年初建成对外开放。
除了客家特色民居,融入一系列铺沙、撒沙、画沙动作的创新沙画视频作品,将李坚真的故事一一鲜活呈现。
图为以沙画、版画等形式呈现的“坚真大姐廉洁故事”。梅纪宣供图。
“坚真大姐一生廉政为民,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她的廉洁风范虽早有耳闻,但以动画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一名党员干部在看完坚真大姐廉洁故事系列视频作品后表示。
“让更多干群熟知坚真大姐的高风亮节,学习坚真大姐廉洁行为。”小胜镇宣传干事李昂介绍,镇上正逐步打造更多红色文化和廉洁文化场所,讲好坚真大姐的革命故事、廉洁故事。
李坚真廉洁诗歌成为廉洁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以李坚真廉洁故事为基础,进一步延伸红色廉洁文化,梅州市纪委监委还积极鼓励、大力支持丰顺县组织编印出版《追寻——李坚真·廉洁事迹》一书,作为党性教育和廉政教育重要的“教科书”,鼓舞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铸牢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质。
“在担任党政重要领导职务的几十年间,在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工作中,李坚真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丰顺县坚真纪念馆馆长陈拓宇介绍,李坚真在不同场合发表过很多的讲话,均体现了她坚强的党性,维护了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的纪律的严肃性,为广东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