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山东省青岛市寿光路小学开展“保护海洋环境”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海洋家园”太空泥塑和绘画作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市组织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成功将8.5万尾牙鲆鱼苗投放入海,以推动海洋渔业资源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今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暨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围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旨在宣传海洋的重要性、提高公众海洋保护意识。
海洋蕴生万物、宽广辽阔,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约占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既是生命的摇篮,也是资源的宝库。可以说,海洋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和资源宝库。然而,过度捕捞、污染、海洋酸化及不可持续的沿海开发和资源开采等活动,正使海洋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海洋保护已然成为世界性的共识和重大课题,必须加快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科学利用海洋资源,营造良好海洋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我国是海洋大国,1.8万千米的绵长海岸线、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使得我国海域物产丰富、资源储量庞大,蕴藏着巨大开发利用潜力。多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取得显著成就。日前,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发布的《2022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状况稳中趋好,局部海域生态功能稳步提升。自“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累计修复了1500公里海岸线和3万公顷滨海湿地,11个沿海省(区、市)全部划定了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珊瑚礁、红树林等多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不仅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整体质量得到提升,也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良好栖息环境。如今,一幅幅“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蔚蓝画卷正不断铺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保护海洋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发展格局,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有一如既往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强化资源养护、整治海洋生态、完善法律体系,才能真正保护好人类共同的“蓝色家园”。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当好“蓝海卫士”,切实增强海洋保护意识,为呵护“蓝色家园”,更好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