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您的腿脚好些了吗?这里风大,多穿点。今年的医保费,儿子给您缴了吧?”在去往村“两委”办公室的路上,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一边与乡亲们寒暄,一边盘算着今天要干的工作。
在福建宁德,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祖祖辈辈居住在船上,以船为家,“家连着船,船连着家”,因此被称为“连家船民”。郑月娥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连家船民。1996年,从学校毕业并在福州找到工作的郑月娥又回到下岐村,推动船民上岸。2012年,她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亲历了连家船民搬迁上岸、安居乐业的全过程。10月17日,郑月娥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我记得小时候,妈妈在船上摔倒了,头部一直流血,爸爸拼命把船摇上岸,一到岸,就背起她一路狂奔送到医院,总算从死神那里把妈妈抢了回来,但因为路上耽误了不少抢救时间,妈妈从此留下了头痛的后遗症。”想起这些,郑月娥哽咽着说:“如果那时,我们住在岸上就好了。”1997年之前,生活在渔船上的连家船民也和郑月娥一样,总是梦想着有一天能够住到岸上。
1997年,在国家政策保障下,连家船民上岸以及安居工程建设被提上日程。1999年,下岐村共建房339幢,安置2310人。年少的郑月娥终于可以在岸上生活了。怀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她希望自己也能带领连家船民过上好日子。
2012年,郑月娥全票当选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那时,之前建设的住宅已无法满足人口增多的需求,加之部分安置房地处低洼地带,有时潮水会漫入房内,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郑月娥一上任就着手建设船民安居工程,在湾坞渔民塘划出滩涂地12亩用于安居工程建设。
在滩涂地上建房,施工难度很大。为了确保地基稳固,房子防震,桩基必须足够深、足够大。郑月娥至今记得,当时最深的桩基有38.8米深,最大的桩基直径有1.4米。
渔民塘船民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但镇村两级资金困难。为此,郑月娥带领村“两委”成员奔走于各个主管部门之间,争取到省住建厅、市扶贫办等部门共计670多万元的补助款。安居工程项目完工后,村民需自筹购房和装修款20多万元,一些村民对承担这部分费用比较吃力。于是,郑月娥积极帮助村民联系当地信用社,成功争取到每户6万元的贷款额度。在郑月娥的不断努力下,渔民塘船民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各部门补助资金、村民自筹资金合计3000多万元,解决了120户、642名船民上岸定居问题。
连家船民曾长年生活在海上,文化水平有限,谋生技能不足,上岸以后的生产生活面临重重困难,有些人甚至想返回渔船居住。
为了让村民更好适应上岸后的生活,郑月娥开拓思路,由党建带服务,实行“网点收集、党员代办”的直接服务群众模式,帮助村民解决就医、就学、生活缴费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曾在外就学的郑月娥也深知,村民们要在岸上立足,仅有打鱼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于是,郑月娥鼓励村民们到“渔民夜校”学习生产生活技能,她还通过“村官讲坛”给村民们送知识、送技术,让村民练就发家致富的本领。
立足渔村资源优势,郑月娥组织村民在北斗都、本斗坑、籁尾村2000多亩海域,发展“名特优”品种鱼类养殖。她还积极对接工商、税务部门,争取优惠政策,帮助60多户村民发展藻类养殖、海洋捕捞、商贸服务等产业。在郑月娥、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下岐村的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997年的不足1000元,增长到2019年底的22814元。
在抓村民富的同时,郑月娥还紧抓村集体富。她带领村“两委”成员改造了湾坞农场450亩养殖塘,对外承包出租;牵头发展了养殖塘创收基地、海鲜集散中转站等村财项目;建设了海鲜集散中转站冷冻仓库,并将旧渔民棚户区改建成了“海鲜一条街”。这些项目的有序运转使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加,如今,下岐村村集体年收入已达63万元。
如今,下岐村已全面脱贫,连家船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上岸梦变成现实。但郑月娥深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她说:“连家船民能够到岸上安居乐业,我们深感党和政府的恩情。看着一天天富裕起来的乡亲,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中国纪检监察报通讯员游陈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