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隆冬时节,但在福建省寿宁县凤阳镇官田村千亩葡萄种植示范园区里,果农们正在热火朝天地修枝、绑枝、施肥。这群人当中,有一位“90后”小伙子分外耀眼,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省寿宁县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缪文钦。
缪文钦大学毕业后曾只身前往深圳打工创业,凭着对茶叶、茶技的热爱与钻研,很快有了属于自己的茶叶店,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人脉。2011年,在一次回乡探亲的过程中,缪文钦看到了家乡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前景。
缪文钦的家乡寿宁县凤阳镇地处白云山麓,平均海拔600多米,这里光照强,水源足,土壤含锌,非常适合种植葡萄。虽然有的乡亲也种葡萄,但因种植零散不成片,管理不规范,效益很低。经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缪文钦决定带领乡亲们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葡萄种植产业。说干就干,缪文钦打点好在外的生意后,回到了老家官田村。
和许许多多创业者一样,创业之初总是颇多艰难曲折。由于大棚种植葡萄前期资金投入较高,刚开始时许多农户不敢贸然投资。“乡亲们的顾虑不无道理,凤阳镇一直以茶叶、水稻为主导产业,近几年才兴起葡萄种植。如果大面积推广,大家都担心销路问题。”为坚定乡亲们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的信心,缪文钦带头试种了100多亩巨峰晚熟葡萄。
在当时寿宁县设施农业补贴空白的情况下,缪文钦边种植边摸索,积极与政府部门对接协调,申请到每亩75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同时他邀请专家为种植户授课指导,组织“技术服务队”为种植户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服务,同时,他还为贫困户购买了葡萄种植的台风、暴雨指数保险。
“有了政府的补贴,我们实际上投入资金并不多,又有专业人员指导,使产品质量有保证,我们对产业前景也有了信心。”凤阳镇官田村种植户缪义库说,在缪文钦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决定也加入葡萄种植队伍。
随着葡萄种植产业取得显著效益,许多村民自发加入葡萄种植大军。这不仅盘活了抛荒地,也吸引了在外务工人员回流,为农村发展注入了资金和人气。
种植户多了,种植规模扩大了,技术管理、市场规范等新问题又接踵而来。缪文钦意识到,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肯定走不长远,必须打破壁垒、抱团取暖,走标准化、规模化、企业化、品牌化、信息化“五化”之路。为此,缪文钦带头成立了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
“我们幸运地赶上了政策红利,镇政府统筹60万元资金购买合作社葡萄园30亩,这不仅解决了合作社首期资金筹集困难的问题,更推进了合作社专业化进程。”缪文钦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合作社建立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土地入股、土地租赁、劳务技术等方式,吸收发展社员100多个,流转土地1300亩,建立了寿宁县首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
缪文钦带领社员推行统防统治,建立了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合作社与万科集团合作,建设“万科作物中央厨房”项目,推广使用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清洁度,从源头上防范质量风险。随着种植技术不断成熟,示范园的葡萄品质大幅提升,其微量元素有效锌含量达0.39mg/kg。
如何让这么好的葡萄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呢?这成了缪文钦急需解决的又一个问题。他带领合作社打造“寿宁高山葡萄”品牌,实行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标准,提高识别度。在此基础上,与当地党委、政府联合举办葡萄文化旅游节,邀请央视《每日农经》栏目组,宣传推介“寿宁高山葡萄”品牌,同时与百果园、深圳海吉星农贸市场、京东生鲜等大型销售企业订立战略合作协议。有了品质、品牌与宣传加持,合作社的葡萄开始走进大中城市,身价大大提升,收购价格由原来的每斤2至3元提高到每斤7元,亩产值达到1.8万元左右。
从缪文钦个人带头试种,到30户青年返乡加入,再到全镇13个行政村中12个村都规模种植葡萄,如今,葡萄产业已成为寿宁县产业链条最完整、农民从中受益最多、扶贫效果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农业主导产业。凤阳镇发展集水肥一体化及钢架大棚晚熟巨峰葡萄1万多亩,实现产值1.6亿元以上,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439人实现脱贫致富。
8年多的时光,缪文钦把青春挥洒在家乡这片沃土上,和乡亲一起闯、一起干,终于干出了一番“甜蜜”的事业。他荣获过“宁德市五四青年奖章”,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成为2019年度“全国十佳农民”推荐人选,去年11月,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这些荣誉让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劳动者的光荣和自豪,我会继续努力,带领更多乡亲发展产业、共同致富。”望着眼前的千亩葡萄园,缪文钦坚定地说。(中国纪检监察报通讯员叶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