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5年,17岁的马克思从特里尔出发,到达波恩,开始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但他很快发现,不研究哲学就没办法继续法律学习,于是他把学习重心放在了自学哲学上,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哲学著作。作为大学新生的马克思在第一个学期就选修了9门课程,每天孜孜不倦学习十几个小时。
第二年,马克思转学到学风更加严谨的柏林大学,专心钻研学术,他甚至写了300多页书稿,谋划建立一个法哲学体系。在繁重的课业学习之余,马克思最大的兴趣便是去听博士和青年教师们辩论聊天。23岁那年,马克思将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寄给久负盛名的耶拿大学哲学系,在马克思本人未到场的情况下,这篇论文竟获全票通过,答辩组专家认为作者“不仅有才智、有洞察力,而且知识广博”,决定授予其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与艰辛。1848年,30岁的马克思和28岁的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然而,《共产党宣言》的撰写并非一帆风顺。19世纪40年代,正义者同盟主张原始的、粗糙的、平均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年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该组织后,努力对其进行改造,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捍卫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的科学基础,才最终得到大会委托,拟定了《共产党宣言》。
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有大量关于奋斗的论述。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和跋中,马克思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为了写《资本论》,马克思经常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不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为了《资本论》的写作,“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除了《资本论》,马克思一生写下了数量庞大的历史学、人类学、数学等学科笔记。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恩格斯与马克思相识于青年时期,是事业上的亲密战友。恩格斯被称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第二提琴手”,他和马克思共同开创并推动了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他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还不错。我很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除此之外,恩格斯为了使马克思能集中精力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尽最大努力为他提供经济上的援助。为了马克思《资本论》理论体系得以完整呈现,恩格斯经常通宵达旦整理马克思生前留下的手稿,最终在1885年、1894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认为,青年时期是最需要奋斗的人生阶段,要勇于担当,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奋斗。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说:“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在《海妖之歌》里,马克思热情讴歌:“青年人!你要尽情地弹唱,你要主宰着沉默无言的海洋,你一定怀有远大的志向,你那颗跳动的心儿是多么高尚。”鼓励青年人为实现人生价值目标、为谋求他人幸福而努力奋斗。列宁曾经引用恩格斯的话:“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总是青年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我们是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党,是永远值得青年人信赖和追随的党。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时,出席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寄语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敢想敢为、善作善成,在新征程上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铁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