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牢牢把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职责定位,持续强监督、优环境、保民生、促担当,为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强化政治监督,保障现代化建设任务落实。围绕党的二十大战略安排,紧密结合地方具体实践,跟进监督、护航发展。突出具体化,深化运用“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制造强市建设、攻坚现代港航物流等重点任务,督促各级各部门制定目标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对照清单跟进监督。突出精准化,盯住“关键少数”、重要事项和重点领域,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政治生态、业务特点,综合运用驻点式监督、“四不两直”监督、大数据监督等方式,精准发现、及时纠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问题,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突出常态化,建好用好政治监督活页和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发挥好日常监督咬耳扯袖作用、派驻监督探头作用、巡察监督利剑作用,形成发现问题、严明纪法、整改纠偏、深化治理的常态监督闭环。
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优化现代化建设生态环境。聚焦打通现代化建设中的堵点淤点难点,着力纠治行业系统、重点领域存在的顽瘴痼疾。深入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围绕营造优良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服务环境,在企业建立监测点,实行“扫码”监督,组织专项察访,健全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严惩破坏营商环境行为。集中整治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列出负面清单,精准施策、靶向整治。健全以下看上“直通车”机制,设立县乡村作风监督员,开展常态化督导调研,严肃查处政策执行“中梗阻”“推拖绕”“花拳绣腿”等问题。深化重点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推进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医药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开展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巡察“回头看”,坚决查处领导干部利用影响力谋取私利、违规干预和插手微观经济活动等行为,营造公平有序、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维护民生民利,筑牢现代化建设群众根基。坚持人民至上,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深入一线访民意、察实情、解难题。发挥系统优势,注重短平快、小切口,开展“室组地”联合调研、专班调研,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措施落实。架好信访举报“连心桥”,坚持初次举报及时办、重复举报重点办,提高信访举报办理质效。建立业务外重要事项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实行“双移交、单反馈”,督促相关县市区和职能部门解决好群众诉求,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当好群众利益“守护者”,紧盯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下沉式、调研式监督。深化清廉村居建设,探索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严惩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常态化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确保政策红利直抵基层、发展红利群众共享。
激励担当作为,凝聚现代化建设奋进力量。注重把监督执纪的刚性与柔性、力度与温度统一起来,更好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用好第一种形态,拧紧日常监督“发条”,综合运用约谈提醒、谈话函询、批评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全面加强纪律教育、警示教育,促使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更加精准规范问责,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精准问责长效机制,重要问责事项提级审核,既避免问责不力,也防止问责泛化,真正问出担当、问出干劲。注重保护干部积极性,加强对受处分干部跟踪回访和谈心谈话,帮助卸下包袱、改正错误,鼓励积极工作。持续加强容错纠错,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做好澄清正名工作,旗帜鲜明为担当作为、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为现代化建设增动力、添活力。(朱朝辉 济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