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监察会议

时间:2023-04-22 06:02:41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有媒体调研走访发现,部分地方以“美丽乡村”为名,耗费财政资金大搞“面子工程”,甚至竞相攀比。

  现实中,一些地方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明显跑偏走样,违背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初衷。人口稀少的村庄集体收入微薄,却耗资近百万元建景观栏,而村里仍有道路泥泞不堪;有的偏远乡镇过半村庄建奢华门(牌)楼,造价数十万元;还有不少地方把乡村振兴等同于乡村旅游,不顾实际打造旅游景区,致使一些村庄同质化严重……无论是重“面子”、轻“里子”,把美丽乡村建设当成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还是不顾资源禀赋、盲目打造乡村旅游,这样的乡村建设不仅造成人财物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乡村振兴工作成效,还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对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毫无助益。

  乡村建设本应满足农民需求、回应农民意愿,为何有的地方热衷建设华而不实的美化亮化工程?一名乡镇干部坦言,目前有些投向农村的项目资金发挥效益见效慢,但如果用在“涂脂抹粉”的景观项目上,很快就能看到“显绩”。这反映出,一些干部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政绩观出现偏差,不是把为民造福当做最大政绩,而是一门心思打造所谓的“显绩”。此外,搞“面子工程”也与一些干部工作能力不足有关。美丽乡村建设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些干部缺乏经验、创新能力不足,想问题、作决策没有因地制宜、践行群众路线,最终只能是“复制粘贴”其他地方的建设方案,或是采取“打造景观”这种简单“省劲”的办法,导致乡村建设不切实际、效果不佳。

  美丽乡村建设重在因地制宜,要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未来美丽乡村图景应该怎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已经清晰擘画“路线图”——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这也标注出建设美丽乡村的着力点,意味着乡村建设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才能真正赢得群众认可。

  乡村美不美,关乎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容不得做虚功的“面子工程”。美丽乡村是为农民群众而建,既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农民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又要激发农民自觉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使乡村建设符合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因地制宜、尊重规律,稳扎稳打、着眼长远,真正将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宜人,让广大农民享受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鹃)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3-04/21/content_898717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