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监察会议

时间:2023-04-15 16:41:18      作者:佚名 来源:宁夏纪委监察网

  苏州以园林而闻名于世,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中,要数沧浪亭为最古老的一座园林。这座园林不仅以美景吸引人前来欣赏,亦因其对圣贤的纪念而吸引人前来景仰。沧浪亭中五百名贤祠,将苏州本地及与苏州深有关联的名贤汇聚一堂,刻其画像为念,撰写铭文赞其功德。其中有这样四句铭文:“惠爱黎元,宏奖髦士;心迹双清,沧浪之水。”这位被盛赞品行高洁而无尘俗之气的名贤就是宋荦。

  宋荦(1634年—1713年),字牧仲,河南商丘人。他出身仕宦之家,先辈清正廉洁,为人低调,不事张扬,良好的家风让宋荦为官数十年恪守本心,洁身自好。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宋荦任江苏布政使,驻在苏州。他写下“报朝廷某事,荣父母某事;宽百姓几分,爱子孙几分”这副对联,张贴于官署。这本是其父宋权巡抚直隶时的自警之语,宋荦深受父亲影响,借用过来,既用来警醒自己报效朝廷当如侍奉父母那般真诚,爱护百姓要像对待儿孙一样宽容,同时也借此训诫僚属。

  宋荦就职后,清查府库,核查出亏空银两多达三十六万六千余两,立即向总督、巡抚报告此事,责罚前任布政使刘鼎、章钦文分别偿还,补足亏空。户部采铜铸钱,定值每斤六分五厘,宋荦以江苏不产铜,朝廷所开铜价和运输费用不对等为由,向巡抚请求停止采铜,最终定价为每斤一钱。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因政绩突出,宋荦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升任江西巡抚,四年后,他再次来到苏州,就任江苏巡抚,自此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抚吴生涯。宋荦上任不久,滨海各县遇台风,上元、六合诸县暴发洪灾,庄稼被淹,损失惨重。宋荦立即上疏请求视灾情轻重蠲免田赋,并且开江宁、凤阳府库赈灾济民,还多次请求免除太湖边上坍没之地的赋税,困扰当地百姓多年的问题得以解决。

  “廉而不刿,严而不苛,抚循吏民,煦煦慈爱而不失之姑息。”这是学者汪琬对他的评价。宋荦到苏州四个月,处理了堆积的案牍文书七百余件,往往工作到三更半夜,就连精力充沛的精锐少年也难以企及,那些“老奸宿蠹”见到宋荦如此勤勉,也只能“俯首侧足,亦率不敢旁睨”。

  宋荦任江苏巡抚期间,重教化、去陋习,婚丧逾制、暴棺等陋俗,宋荦明令禁止。宋荦是一位十分重视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官员,他本身也是一位诗人,一位藏书家、刻书家,他捐俸修书院,刻印了大量地方艺文著作,他还展谒泰伯、子游诸贤祠,以表对先贤的崇敬。

  宋荦的诸多惠政中,或许重建沧浪亭最能让苏州人铭记久远。沧浪亭本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的园林,他花四万钱买入,于北碕筑亭,命名为“沧浪亭”。苏舜钦去世后,沧浪亭数易其主,历经磨难,到宋荦来到苏州的时候,沧浪亭“野水潆洄,巨石颓仆,小山藂翳于荒烟蔓草间,人迹罕至”,已然颓败不堪。宋荦见此情景,“亟谋修复”,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构亭于山之巅”,建成以后,登亭而望,“城外西南诸峰,苍翠吐欱檐际,亭旁老树数株,离立拏攫,似是百年以前物”。他还修筑了观鱼处、自胜轩、苏公祠等胜迹,本来荒芜颓败的景象由此焕然一新。因担心离任后沧浪亭重废,他还购田作为经济保障。在这期间他写的诗也结集为《沧浪亭诗》,可以说,宋荦在沧浪亭上倾注了很多心血,而沧浪亭终不负其所望,成为苏州文人诗文酬唱的胜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重修沧浪亭一方面复兴了重要的文化景观,另一方面,宋荦也想借“濯缨沧浪”来表达自己心迹双清的崇高志节。为官多年,“不为赫赫之誉,而去后人曾思之”。如今的沧浪亭几经修缮,风采依旧,伫立于前,怎能不令人想起多年前那个亲劳胼胝、心迹双清的宋荦呢?(范永林)


原文链接:http://www.nxjjjc.gov.cn/xbnxjw/yw/202304/t20230414_71165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