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推进政府依法履职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全国两会上,围绕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代表委员们给出意见建议。
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要想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让更多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到基层治理之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康城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军萍建议,应充分发动有专业能力的业主组成业主委员会,形成强有力的自治队伍。“让具备财务管理知识、工程管理知识或协调沟通能力等群众满意的业主加入业委会,能提升社区在资金使用、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的效能。”
“我还在思考如何更好发挥青年骨干在社区中的作用。”张军萍告诉记者,康城社区的购房者中,有接近半数是“新上海人”。通过开展社区活动,已挖掘到了400多名青年骨干力量。“建议每个社区都可以发动青年参与社区治理,他们善于集思广益,能贡献很多金点子。”
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服务,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主任、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关注的话题。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是为了妥善安置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的截瘫伤员而建立的无障碍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目前照料着136名地震截瘫伤员。“40多年过去了,这些截瘫伤员大多步入老年,我关注的重点也从医疗护理转变为养老服务。”杨震生建议,不断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培训,提升相关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
食品安全始终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扬州大学副校长龚卫娟表示,当前,我国出现了很多新型食品,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食品流通方式。“新型食品中的未知危害物的识别鉴定,新型风险因子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直销过程中的形成和累积机理、传播扩散机制以及人群健康风险等问题亟待破解。”
为进一步防范食品安全风险,龚卫娟建议,应重点攻克制约食源性生物危害快速识别、风险评估和防控的关键“卡脖子”技术、装备或产品,建立适合我国食品生产和消费特点的从产地到餐桌的食品全产业链安全体系和相关标准。同时,加快推进食源性生物危害的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体系研究,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因子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风险估计、敏感性分析,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消费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指标和风险评估预测预警体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陈昊 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