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引领亿万人民打响一场伟大的反贫困斗争。图为十八洞村新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月21日,江西省德兴市农投集团机关干部来到大茅山镇羊肚菌大棚种植基地开展调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纪检监察干部在九都镇霍童溪乡村振兴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现场调研走访。兰健旗 摄
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强调的重要工作方法。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要求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连日来,各地各部门在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从报告作出的部署要求、擘画的战略宏图中找准与各自工作实际的结合点,迅速部署开展调查研究。一个百年大党的传家宝,在今天依然展示着其深刻独到的精神伟力和不倦生长的生命活力。
扎实的调查研究,是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破解现代化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
求真务实,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以上率下抓作风建设,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精准扶贫”的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调研时提出;首次公开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并提出,是在江苏调研之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与在浙江调研时的观察密不可分。
一系列战略性举措、一系列变革性实践、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都始于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
作为举旗定向的政治宣言和引领复兴的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广开言路、集智聚力,汇聚48个调研组围绕23个重点课题开展的调研成果,收集人民群众在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期间的各类意见建议留言超过854.2万条、2.9亿字……3万余字的报告,正是经过大量深入调研取得的扎实成果、作出的科学决策。
如何开拓发展新境界,秉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遵循怎样的新路径,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导向性、针对性的重大战略问题,在调研中找到了答案。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
“今天,党中央重申‘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一方面,说明我们党对调查研究工作的极端重视;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又面临着新的情况,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张国玉告诉记者。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是伟大的。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于中华民族、于世界、于人类都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中国式现代化也是艰巨复杂的。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新的特点,许多事情无前例可循,许多未知领域需要逐步挺进,许多事业需要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成长、在创新中推动。”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金卫说。
在国际国内形势迅速变化的今天,怎样牢牢抓住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怎样在以往成功的基础上找准持续推进现代化发展、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的新办法新路径?
时不我待。要抓住机遇,争取新的发展,只有一条路——迈开双腿,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总结过去,开创未来,中心环节就是调查研究。
“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央部署、具体实际和形势发展做出正确管用的回答,我们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体制机制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只有经过扎实的调查研究,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确保战略谋划上的主动,战术执行上的精准。”张国玉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而不是刻舟求剑、闭门造车、异想天开,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坚定而缜密地务实推进。
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责任,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地
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强调的重要工作方法。
“刚到浙江工作的那段时间里,习近平同志就以调研开局——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他给自己布置的‘到11个市都跑一跑’的任务就已经完成,到2003年7月省委全会召开前,他已经走过全省11个市、69个县(市、区)和大部分省直部门、单位。”浙江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柳裕告诉记者。
《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中,在浙江省委工作多年的同志回忆:“习书记的工作是有自己特色的。最主要的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调研开局,确定目标方向,理清工作思路,制定战略措施,抓好执行落实。”
人们对这一幕印象深刻。2012年12月7日,不腾道、不封路、不扰民,不设红地毯和欢迎横幅,没有层层陪同,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考察前海、参观光启、深入渔村、了解横琴,总书记边走边看,且行且思。在途中,他明确强调,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
调研开局,调研开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开启新的局面。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
“当前,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局起步至关重要。”张国玉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有计划、有部署,在把握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的前提下,对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逐级分解、具体细化和有效统筹,有针对性地拿出创造性落实的具体方案,制定明确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正确的落实方案,正确的行动路径,绝对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就能产生的。只有在调查研究中领会要义、在深入基层中把握实情、在问计于民中集思广益,才能使工作有抓手、破题有办法。
在多位受访专家学者看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部署,所涉领域非常多、范围非常广,各项工作关联耦合,很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要义,更好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才能因地制宜做好精准文章,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更加科学地进行战略谋划;才能分辨轻重缓急,把握工作推进的重点、社会关注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焦点,部署好先后顺序;才能对关乎全局的“硬骨头”问题、“险滩”问题知其深浅、晓其宽窄、究其难度,找到正确的转化路径和实施方案。
“反之,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脱离深入基层一线的调查研究这个关键环节,政策举措和实施方案就会脱离客观实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难以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一来二去,再好的政策都成了空中楼阁。”杨金卫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举例说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
做好调查研究,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起着关键作用,必须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扎实做好调查研究,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杨金卫认为,在实践中,之所以出现一些地方和部门决策针对性不高、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说到底,根子还是在于调查研究少了一点、浅了一点。“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是危险的。
调查研究是了解情况、科学决策的过程,是推动工作、落实要求的过程,更是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从调查研究里不断获得、不断巩固的,是做好工作的知识、能力,是实事求是的作风、路线,更是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对使命的尽责担当。
把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工作 局面的突破口
“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干部都明白调查研究之重要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想调研、愿调研的干部越来越多,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一些调查研究与预期有差距,没能取得相应成效。能不能从群众的‘后院’和‘角落’里发现问题、找准对策、总结经验,成了干部们遇到的主要问题。”张国玉说,做好调查研究并不容易,去哪里看、看什么、怎么看,找谁谈话、谈什么、怎么谈,群众反映的问题说明了什么,都大有学问。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习近平总书记视调查研究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
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今天乘飞机、坐火车、坐汽车,先后用了三种交通工具,专程来这里看望大家”;在四川宜宾,总书记走进高校,询问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辽宁沈阳,总书记走进老年餐厅,向正在用餐的老人们询问饭菜价格贵不贵、社区服务好不好、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一次次考察调研,既把党中央的深切关怀送到群众身边,亦不断从基层的火热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找到了一个又一个化解矛盾、啃掉“硬骨头”的妙计良方。
“做好调查研究,最核心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切忌浮在表面。”陈柳裕说,“三深入”归根到底是深入群众:群众在基层,实际就是群众。
调研,要的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延安时期,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关键要求,陈云同志提炼出“十五字诀”。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评价:“对实事求是,陈云同志践行了一生。”
干部调研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哪怕一天只走一个点,也要看到真贫。我如果光是看好地方,就难免乐观,感觉指日可待,就会作出错误决策。不要文过饰非,不要因为我们看了心情沉重就遮遮掩掩。我们都是从基层摸爬滚打过来的,而且和基层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知道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乡亲们实实在在有获得感。”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方案》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系统梳理了12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具体问题、老大难问题,要求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
“从发现问题到推动问题解决,正是调查研究的使命之所在。唯有扎扎实实深入调查研究,把问题找准、把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透,才能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使各项工作缜密而务实地推进。要把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杨金卫指出,现实中的问题和矛盾,远远比我们已有的分析和判断要复杂得多,各地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开展深入调研,要善于解剖麻雀,亲口嚼一嚼馍、尝一尝滋味,更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
同时,调查研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坚持系统观念,既全面、客观、准确,又突出重点,花更多时间了解和研究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和问题。
“开展调查研究,特别要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解决实际问题。要用好调查所得的一手资料,精心梳理分析,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由表及里,以点带面,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陈柳裕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