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工作重点包括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如何让“医”“药”优质服务在基层更方便触达?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结合各自履职经历,分享探索经验并提出建议。
“我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及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基层卫生机构的一些困难与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健委主任、农工党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刘俊彩表示,近年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任务持续加重,但编制和人员没有相应增加,出现工作量大而医务人员少的局面。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关键在人才。刘俊彩建议,充分发挥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机构作用,加强全科医学临床和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能力建设,提高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探索建立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之间上下流动、定期轮转、按岗调配的用人机制,盘活卫生系统内部人力资源。加强监督考核,做实城市医生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服务工作。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该市汝城县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指导帮助该院开展新医疗技术17项、创建7个省市临床重点专科、推进4个脱贫县“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汝城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全国相关考评中获得优秀,被列为国家首批“千县工程”项目单位。
着眼于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雷冬竹建议,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以一体化管理为基础,以资源下沉共享为核心,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新格局,“推动牵头医院高年资医师和管理人员下沉,提升基层医院开展新技术的能力。”
分级诊疗是合理高效配置医疗资源的有效手段,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主任张伟滨发现,目前仍存在部分基层医疗资源闲置,患者舍近求远、更愿意去大医院的现象。“我们要有效分配医疗资源,不要让基层社区医院闲置,也不能让三甲医院每天都在忙着配药。”他建议,三级医疗体系的功能定位要更加清晰,让老百姓愿意、放心到二级及社区医疗机构看病。
小病小痛在家门口就医很方便,但面对一些重大疾病,最尖端的医疗资源依然集中在大城市。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雅丽是山西省消化专业学术带头人,从医30多年,为老百姓看好病、让老百姓少奔波一直是她最牵挂的事。“老百姓在地方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的问题,就必须跑到上级医院去,交通成本、住宿成本、时间成本不断攀升。”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两会王雅丽带来“加强地方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建议,建议从每个地级市选拔出当地医院临床最强的学科作为重点专科,建立长效投入机制,让地市级重点专科“越来越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沈东方 吕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