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时间:2023-01-31 04:20:40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监察委员会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从党中央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十年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回应人民期盼,深得党心民心。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执法司法等民生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65万多件。中央纪委连续十年和国家统计局合作开展民意调查,今年调查结果显示,97.4%的群众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卓有成效,比2012年提高了22.4%。

  不受约束的权力无论大小总会挖空心思进行寻租。一直以来,无论是低保、救灾救济还是危旧房改造、土地复垦等都是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眼中的“雪中炭”,但由于在惠民资金的使用上,严把审核关、核查关不严,抓责任落实不到位,公开公示流于形式,不但让惠民资金流向不实,滋生虚报冒领的现象,更是让一些惠民资金在申请、审核、发放等环节上成为基层干部或是村干部重亲厚友“馈赠品”。那么,监督下沉赋能基层治理,守好“小点位”、画好“同心圆”,方能筑牢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节点。

  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脚步成为丈量监督下沉质效,理应成为一种自觉,成为一种常态。要善于从家长里短中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政策落实差距和作风改进提升空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真正延伸到基层。纵观一些案例,无不存在基层监督受“熟人社会”等因素影响,不敢不愿不想不会监督,有的干部之间相互当“老好人”,甚至达成“默契”,不愿同级监督,不能有效发挥监督“前哨”作用。使得查处基层干部违纪违法力度偏软、能力偏弱,事后处置多,事前事中监督少。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无疑,基层微腐败是长在党和国家健康躯体上的毒瘤,是危害社会千里之堤的蚂蚁,是啃噬党和人民利益的蛀虫。但由于村居、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最小单元,容易成为监督薄弱环节。这就需要监督部门“按图索骥”,紧盯基层“关键少数”,紧盯难点堵点痛点,从群众的眉头间、话头里洞察隐患、找准盲区,推动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惩、治、防”一体推进,推动小微权力规范运行,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固本强基,方能行稳致远。织紧织密基层监督网,还需多管齐下。得不断探索创新科学管用的监督手段方法、制度机制;也得扎牢制度笼子,管住微权力,压缩“小微权力”任性空间;得针对微腐败可能出现的形式,对症下药,在信息透明、流程监管、强化监督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好两个责任;得不断完善民生领域资金运行、发放程序,建立健全公告公示制度,强化群众监督与社会监督,让民生领域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得保持零容忍,形成拍蝇的高压态势,推动基层风气转好抓实,促进基层治理。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织紧织密基层监督网,不但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能够落到实处,还会让民众的获得感满满,更能使得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基层治理越来越有活力,基层风气越发向好。相信只要上下同欲、集中力量,将监督的重心下沉、精力下沉、工作下沉,以严明的纪律做保障,定能使得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变为“最美一公里”。(作者:余志勇)


原文链接:http://www.scjc.gov.cn/scjc/mlsp/2023/1/3/ab4f598539794baca76a6aacf0ae2ca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