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的土地上,那些近代中国的抗争史,不曾被人遗忘,如今的衙前,在象征着生机与斗志的红色光芒照耀下,形成了独特的城镇文化品牌。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廉洁文化,衙前镇以浙东运河为纽带,将两岸的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同时充分挖掘廉洁文化元素,发挥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为“红色”浙东运河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
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是萧山区首个“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浙江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浙江省青少年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说起这场彪炳史册的衙前农民运动,李成虎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吃苦在我,成功在人”,为了要让衙前农民日子过得好一点,他不顾安危带头反抗,在革命失败之时,他又牵挂着跟他一起革命的人是否安全。纪念馆通过三维投射真实还原了李成虎烈士牺牲时的场景,其“忘己无私”的大公情怀让人无限感佩。
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外景
走出纪念馆后沿凤凰山拾级而上,可见李成虎墓。1922年1月24日,李成虎在县狱中被刑虐致死,葬于凤凰山,在这苍翠掩映的静谧中,长眠于此的烈士见证着衙前近百年的发展。在浙东运河边还保存有李成虎故居,如今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民众参观瞻仰。
李成虎墓
杨之华纪念馆
杨之华纪念馆位于凤凰山南麓,于2019年12月28日开馆,纪念馆造型古朴庄重,在山间苍翠间浑然天成,是中国首家为纪念杨之华而建设的人物类纪念馆。
杨之华是中共早期党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国革命史上的著名女革命家、中国早期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走进纪念馆,雕塑、油画、书信和丰富实物一一呈现在眼前,展现了杨之华为革命、为妇女权益、为监察事业发展不辞艰辛、无私奉献的一生。
杨之华纪念馆外景
衙前农民协会旧址和衙前信用社旧址
衙前农民协会旧址东岳庙坐落于浙东运河边上,建于明末清初。1921年9月27日,农民协会在此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
旧址分前殿和东、西厢房,除陈列了农民斗争用的铁耙、泥锹、纤板等工具外,协会会场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会场由一张拼凑成的会议桌、一盏汽油灯和几个茶杯组成,简陋的物质条件并不能阻碍革命的热情,反而促使农民上下一心,酝酿出了这蔓延萧绍平原82个村、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衙前农民协会旧址东岳庙
衙前信用社于1924年创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组建的第一个信用合作社,建立的宗旨是帮助社员解决资金困难,免受地主官绅的高利贷盘剥之苦,信用社推行的“一元入会”、免息贷款等政策在当时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积极响应,也给如今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衙前信用社旧址
衙前农村小学校旧址
衙前农村小学校与衙前农民协会旧址隔岸相望,1921年,进步青年刘大白、徐白民等人回到衙前,把目光瞄向了穷人的子弟,“要创办学校,教出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教育”。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讲师们也深刻认识到了劳动人民的疾苦,同年,衙前农民运动爆发,衙前农村小学校可以说为衙前农民运动的发生起了先导作用。
百年来,衙前农村小学校几经变革,于2001年重新修缮改为展览馆。馆内展陈宣中华、杨之华等当时策划、组织衙前农民运动的人物照片和生平简介,同时保留了二楼杨之华居室。参观者来到此地,重温革命故事之余,也能体会到授课讲师们对学生的拳拳之心,他们的付出全无私心,为下一代奔赴光明未来积蓄勇气和力量。
衙前农村小学校
清廉长廊
白墙黛瓦,碧波荡漾,行走在衙前镇凤凰村浙东运河旁的清廉长廊,徐徐清风迎面而来,长廊内干部履职承诺、村监会责任清单、干部作风建设十项规定一一公开,展现了一幅村规民约治村、小微权力公开、民生民风和美的生动画卷。清廉长廊融清廉景观、红色文化、古韵休闲于一体,已成为可看、可听、可学的清廉村居建设示范样板,受到群众和到访社会各界人士的点赞。
清廉长廊
衙前老街
“红灯笼,乌篷船,一弯碧水绕沃土”。这是衙前老街明清时期的古街形象,也是老街百姓记忆中封存的江南水乡风味。随着经济发展,衙前老街多次改造提升,转变为一处散发浓郁艺术气息的文化园地,通过开展艺术活动、展览、课程等形式,让到来的群众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体验。
老街的一头是官河文化驿站,驿站内固定开设民生议事堂、龙泉阅书报社、四点半学堂等活动,既方便联络群众,又发挥了学习教育和社会治理等功能,昔日的老街正被赋予新的使命。
衙前老街
文物古迹、红色遗迹、名人故居……各个阵地的有机联动书写出专属衙前的廉洁文化符号,前来参观的党员群众移步换景间都能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当前,衙前清廉阵地的打造不仅融入了城镇建设,更融入了经济发展、融入了社会生活。接下来,衙前将不断探索用好用活清廉阵地,让廉洁文化入脑入心。
(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