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案件聚焦

时间:2022-12-24 13:01:51      作者:佚名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12-11.png

  【小识】

  在楷书中,“点”是有精神的。永字八法中把“点”叫做“侧”:“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诸宗元《中国书学浅说》对“点”的解说更加形象生动:“如鸟之翻然侧下。”《笔阵图》竟然将“点”形容得威猛无比:“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在草书中,“点”似乎更为奇妙。一些比较复杂的部件,往往就用“点”来替代。比如“辦”字的两边,米芾《伯修帖》中就写成了两点;比如“學”字的上边,王羲之《长风帖》中就写成了三点;比如“器”字的四角,赵孟頫《急就章》中就写成了四点。

  草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快,快的实现方式之一是简化。现在有一个词叫”打包“,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草书中用“点”来替代一个相对复杂的部件,形式上类于打包,本质上是一种高度概括。正因为这一点,草书才成为许多简化字的文化依据,比如“办”,比如“学”。

  《说文解字》:“点,小黑也。”一个小黑点,是一个记号,也是一个标志。

  点是名词,更是动词。人生有许多点,一个个起点、一个个拐点、一个个落点,都得认认真真地点,要点出力,也要点出势。人生也会遇到许许多多复杂的事,想躲躲不开,越想越复杂,处理的办法之一,就是把它们化作一个个点,一点而过。

  过去就让它过去吧,就是把乱七八糟的往事尘封在一个焊点里。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就是要记住繁芜缭乱的历史中那个痛点。

  从书法的角度说,在纸上滴一点墨汁,不能算作“点”;若无其事地在纸上甩一个孤零零的墨团,也不能算作点。是点,就必须点到地方上、点到要害处,就必须有来龙去脉、有前呼后应。

  画龙点睛,那一点点活了龙;点石成金,那一点点化了石头。“一语惊醒梦中人”,其中就有这样一个点;“一刹那间,妄念俱灭”,其中也有这样一个点。(尚之)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15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