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识】
陈继儒《小窗幽记》:“懒可卧,不可风;静可坐,不可思;闷可对,不可独;劳可酒,不可食;醉可睡,不可淫。”显然,这是从养生的角度来说的。否则,有些就说不通了:如果坚持“静可坐,不可思”,那么就得放弃“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可见,同样一个动作,同样一件事情,此处可以,彼处却不可以;此时可以,彼时却不可以;此人可以,彼人却不可以。
《说文解字》:“可,肯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许词也。”“可”就是同意、准许。别人想到你家里蹭饭,如果你同意,说一个“可”字就行了。由此再引申一层,就是可以、能够。《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有“可”就有“不可”。《诗经·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所以,“可”与“不可”也常常结伴而行。《吕氏春秋》说“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礼记》称"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侮辱也”。
不可,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叵”。《说文解字》:“叵,不可也。从反可。”小篆“叵”字与“可”字犹左右之镜像。范成大六言诗《苦雨》“不辞蛾化麦穗,叵忍秧浮浪花”中的“叵”字,成语“居心叵测”中的“叵”字,都是“不可”之意。
“可”或者“不可”都是有原因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井底之蛙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空间的制约;夏天之虫,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士,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受到教养的束缚。最后一句,显然有歧视乡里人之嫌,时代不同了,“高手在民间”已是网上共识。(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