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监察会议

时间:2022-10-20 21:32:02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涵盖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现代化。图为2022年10月12日,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清塘镇陈雄村连网成片的现代化水产养殖基地美如画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成为人类现代化史上最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改写着世界现代化的版图,而且破除了西方现代化的神话和迷雾,塑造着现代化新的范式和格局。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做好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工作,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经历无数艰难险阻走出来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卷入了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之中,我们曾经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也曾经想以君主立宪制、多党制、议会制来维新,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提出不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强调在工业化过程中要“节制资本”,防止出现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历史。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探索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1945年4月,毛泽东在向党的七大提交的书面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不懈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程度的伟大国家而奋斗。1957年3月,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到“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改革开放之初,党结合这一时期的新特点新要求,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探索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会长麦克唐纳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新概念。“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3月23日,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把“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括为“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与部署,基于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并且首次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内又出现政治风波与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三步走”战略,将现代化的目标确定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聚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理念新战略,极大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内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新命题,不断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新的“两步走”的战略设计,明确了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大会确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设计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使得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这个目标不仅大大拓展了十九大对于2035年目标的要求,而且与2049年目标更加衔接,体现了我们党对于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更加深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清晰地描绘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将彻底改写人类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我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重新塑造现代化的整体格局,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破除了西方现代化的神话和迷雾,塑造了现代化新的范式和格局,宣告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将大大提高14亿多中国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民主法治素养,人们的思想觉悟、精神风貌、文明水准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最为丰富、最有质量、最生机勃勃的人力资源。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决不能走西方那种“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的两极分化道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有着制度保障的实现过程,这个保障首先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保证共同富裕实现的所有制基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基础,摒弃了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决定了做蛋糕是为全体人民而做的,不是为一部分人,更不是为极少数人而做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国家那种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抓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显著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始终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展现我国良好国家形象的突出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走西方国家走过的暴力掠夺殖民地、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道路;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各国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代表着生产关系演变的前进方向,在这一进程中,各国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这既是经济规律使然,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为了人类未来、人民福祉,要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光明前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人的现代化之路已经风风雨雨走过100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人类现代化历史上的各种磨难和艰辛,探索出了自己的成功道路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道路有着辉煌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中国式现代化能够迈向光明的未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不仅科学擘画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而且能够一以贯之地接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不会动摇,这既体现在“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又体现在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代表大会以及中央全会通过的政治报告和各种决议、决定都一以贯之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种钢铁般的意志、坚如磐石的决心、系统科学的战略谋划,使中国这艘航船战胜各种滔天巨浪、闯过各种暗礁和湍流,始终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破浪前行。正如二十大报告所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考验,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解决。

  中国式现代化因应着现代化的规律。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因而能够顺势而为。从人类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来看,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这是基本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致力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到2020年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到2021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这都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基础。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来看,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来看,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达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充分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这使得中国式现代化能够集中力量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险关;具有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这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能够在创新中不断走上新台阶;具有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这使得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凝聚起14亿多人民建设现代化的强大意志、磅礴伟力;具有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使得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得到全世界最广大的国家和人民的广泛支持。(辛向阳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2-10/20/content_888718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