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举正,宋代“纪检监察干部”右谏议大夫,官至太子少傅,去世后赠官太子太保,赐黄金百两。王举正没有做御史之前,被人指责为胆小的鼠辈,缘由为家有悍妻,河东狮吼就会吓得双腿打颤,意思是说“耙耳朵”,还管不好老婆,担当不起纠察百官的重任。古代不比现代,在现代怕老婆可以称为一种“美德”,在古代可是不一个样,作为士大夫怕老婆被人瞧不起,是抬不起头来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王举正当上御史后,摇身一变,好像打了鸡血,弹劾纠察百官,不负皇恩,参奏张尧佐,培养了下属包公,可谓是名扬千秋,为古代“纪检监察干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古代,对“纪检监察干部”要求是很高的,不是个“心怀苍生社稷的二愣子”也很难履行用生命换苍生安康的职责。这也就很好理解王举正一做御史为何就“不怕死”了,充满斗争精神去干得罪人的活。《宋史·王举正传》曰:“御史台举李徽之为御史,举正友婿也,格不行。”翻译过来就是,御史台推荐李徽之为御史,(李徽之)是王举正的连襟,(王举正)认为他不适合不予通过。“皇佑初,拜御史中丞,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意思是说,皇佑初年,任御史中丞,上奏说:“张尧佐是平庸的人,因为皇妃的关系,一天之内被任命为四个地方的转运使,使贤明的士大夫无法获得鼓励。”没有得到回复,王举正就留在班列当中当廷谏诤。
御史有规谏、以纪法弹劾奸恶的责任,发现朝政问题要及时提出,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王举正大义灭亲,阻断了连襟的仕途;不畏生死,弹劾权贵张尧佐,展现出了一个御史崇高的人生境界。王举正从前到后的性格变化,从唯唯诺诺怕老婆的人变成了一个敢于碰硬的御史,也许是士大夫报国忧民的信念使然,也许更是监察百官的职责使命,王举正做到了,无愧于御史这个称号。“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古代“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察人之官,掌弹劾之事,必备“刚正不阿、学识通达、秉公用权”之品格,而王举正正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看似文弱一书生,实则是救世之良臣。
“夫宪官之职,大则佐三公统理之业宣导风化,小则正百官纪纲之事以纠察是非,故汉魏以还,事任尤重,至于选用,必举贤才。”穿越时光隧道,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更应“性强直,好直言”“为人严毅”,忠诚坚定、担当尽责、秉公用权、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立于盛世而担当重任。(自治区纪委监委宣传部李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