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在北京图书大厦上架销售。记者赵林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造性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是经济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六方面理论成果。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全面总结了以新发展理念和“七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结晶。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系统总结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等11个方面主题、14项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其中第七条指出“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这是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高度概括,展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逻辑严密、植根实践、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我们要深刻领悟其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理论创新。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是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必然要求。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的领导定海神针作用,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进入新发展阶段。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新篇章,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必须着眼长远、把握大势,研究新的情况问题,作出新的部署安排。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新发展理念。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理念是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将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意义,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构建新发展格局。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和外部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战略抉择,顺应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又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对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要进一步统筹落实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强化战略思维、突出战略协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解决的是发展动力的问题,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强调,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深入实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战略,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服务,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外出考察时强调,必须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当前,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如何推动世界经济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我们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各国只有开放包容、互联互通,才能相互助力、互利共赢。要树立全球视野,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落实,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使世界经济走上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新的征程上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要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有正确思想和政策,而且要有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贯穿着科学方法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要以稳求进、以进固稳。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坚持系统思维,增强系统治理意识能力,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既要坚持目标导向,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增强方向感和计划性,又要坚持问题导向,瞄着问题去、奔着问题来,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要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
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宏大的全球视野,是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引领未来的指导思想,是指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习近平经济思想贯穿到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
深学细悟,准确把握精髓要义。要坚持深学细悟、研机析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深刻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密切跟踪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最新科学论断、最新战略部署,严格对标对表,经常校准偏差。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和生动实践。
善谋大事,前瞻研究战略问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善于观大势、谋大事,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自觉在大局下谋划工作、推动实践。既要围绕经济工作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不懈探索、守正创新,做好顶层谋划和战略设计;又要见微知著,注重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强化预判预警,提出精准有效、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建议。
增强本领,勇担改革创新责任重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以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对广大党员干部掌握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本领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要把掌握科学方法、提升能力本领摆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突出位置。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要聚焦增强创新能力、激发经济活力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思路和办法,科学把握时度效,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加大力度督办和落实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改革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笃行不怠,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要坚持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本文刊登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6月30日理论周刊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