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识】
《说文解字》:“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那个“口”是什么呢?徐锴曰:“口像股胫之形。”由此可见,“足”应该包括脚、小腿、大腿在内。但从甲骨文的字形看,“足”只指膝盖及以下部分。后来的事情很清楚,“足”之所指逐渐缩短,只剩下踝骨及以下部分,即今之所谓“脚”。
不管是大腿以下、膝盖以下,抑或踝骨以下,足之所指都是基础部分,足之功能都是支撑身体和支持行动。一个人,没有支撑,没有行动,就一无所有;有了支撑,有了行动,才能有所收获。什么是收获?物质层面,就是衣丰食足;精神层面,就是心满意足。总体来说,就是站起来,走起来,才能树立自己的形象,实现自己的梦想。
于是,“足”字又引申出了充足、满足等意义。“足”字上升到了这个层次,有两种态度就特别重要:一种是“知不足”,一种是“知足”。
“知不足”,就是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差距。《礼记》里的一段话十分精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关于“知足”,就是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欲望。《道德经》里的一段话发人深省:“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不足”也好,“知足”也好,都不能一知了之。“知不足”提醒我们,不能躺倒不干,不能止步不前,“知不足而后进”是也。“知足”提醒我们,不能得寸进尺,不能得陇望蜀,“知足而常乐”是也。
记住两句话:一句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句是“多走一步,就是谬误”。(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