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速度滑冰项目竞赛主任王北星在首次制冰完成后试滑。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进入全面冲刺、全面就绪、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代表委员表示,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与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要全力以赴做好赛事各项筹办工作,以此次盛会为契机,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0年底,北京冬奥会12个竞赛场馆已全部完工,均达到测试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介绍,目前冬奥各竞赛场馆运行团队已全部组建,安保、交通、餐饮等赛会服务工作机制逐步健全,“今年10月,北京冬奥会将进入赛时运行阶段,北京冬奥组委将抓紧构建赛时运行指挥体系,加强实战演练,形成决策、调度、运行有序衔接的指挥调度和应急保障能力。”
冬奥场馆的正常运行,离不开高质量的电力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董事长潘敬东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北京冬奥会将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
“我们依托国家电网大电网优势,将张家口张北地区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引入北京,并在冬奥赛区创新应用充电设施、全电厨房等绿色元素,助力举办零碳奥运。”潘敬东说,为确保供电万无一失,冬奥全部竞赛场馆均配备了UPS(不间断供电电源)和SSTS(固态快速切换开关)技术,一旦发生电力故障,能够在5毫秒内恢复供电,“5毫秒是什么概念?比眨一下眼睛的时间还要短。”
赛事筹办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不少代表委员将目光投向了赛场之外。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表示,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要目的是实现冰雪普及,使群众性冰雪运动有大的发展,成为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全国雪场数量、雪场可统计滑雪人次数、全国冰雪产业规模都有大幅度增长。”李颖川介绍,2019年,冰雪产业规模已达到5200亿元左右,全国滑雪场覆盖西藏、海南以外的29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的状况有所改观。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群众体育。”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陈立人说,这次冬奥会的举办在促进冰雪项目发展、补短板补弱项方面将起到关键作用,需要借此机会做实体教融合工作,“从发展校园体育,到发展群众体育,再到充实竞技体育后备力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今年两会,“科技创新”一词被频繁提及。作为北京冬奥会的重要器材供应商和服务商,全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表示,冰雪产业同样需要科技赋能,“我们设计研发了全球领先的大数据滑雪模拟机、可移动式滑雪跳台设施,并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运动防撞垫等装备配套产品,助力解决当前冰雪运动场地、器材及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提供支撑。”
随着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先后建成通车,冬奥的东风吹向地处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元子河村,为当地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便利的交通让旅客流量大增,村里的农家院迅速火起来,节假日经常一房难求。”全国人大代表、元子河村党支部书记郭建仁告诉记者,近几年,元子河村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眼下,我们正着手建设占地200亩的大型滑冰场,有望在今年正式开门营业。”(左翰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