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识】
有一种民间表达方式叫歇后语,比如“《百家姓》去掉第一个字——一张嘴就是钱”,比如“光着屁股上磨道儿——转着圈儿丢人呢”,比如“饭桌子上的抹布——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
歇后语分为两部分,以破折号为界线。前半部分类于谜面,后半部分类于谜底。显然,那个不长不短的破折号,就是“歇”的过程。
《说文解字》:“歇,息也。”“歇”字从欠,“欠”就是打哈欠,有时会伴之以伸懒腰。歇,就是喘口气儿,休息一会儿。歇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前面什么都没干,休息什么呢;如果后面没有什么可干,为什么只休息一会儿呢?
忙了一上午,下午还要忙,就得“午休”一会儿。有一些会议,开到一半时,中间会安排一小段“茶歇”时间。老年人上楼梯,每走一层差不多都要停下来“喘口气”。
歇后语完美地阐释了“歇”的意义。前面有言,后面有语,而且“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前半部分说了,来个大喘气,再说出后半部分,才有意思。
如果后半部分人们心知肚明,有时也不必说出来。唐代有个叫李涛的诗人,曾给弟媳写过两句歇后语:“惭无窦建,愧作梁山。”其中“窦建”指窦建德,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以重信然诺著称;“梁山”指梁山伯,“梁祝”故事的男主人公,以情感真挚留名。歇去窦建德之“德”字和梁山伯之“伯”字,意思就是“惭无德,愧作伯”。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表达这样的意思,但我们知道,这样的表达方式使他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
人不是永动机,但歇也有歇的智慧。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下班了,就歇歇吧;周末了,就歇歇吧。同样,在不该休息的时候休息,也可能失去工作。关键时刻,要一鼓作气,喘口气就等于泄气;紧要关头,甚至要奋力一搏,歇歇脚就等于放弃。(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