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陆丽环
图为宋刚(右一)带领甲谷村干部群众在咩咩山上种竹子。
山峦层叠起伏,苍茫连绵;山中民房齐整,红顶黄墙。这里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马颈子镇甲谷村,也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挂职扶贫干部宋刚奋斗了两年多的地方。
从首都北京到彝族村落,从机关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宋刚一头扎进大凉山深处的小山村,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攻坚克难,带领甲谷村如期高质量脱贫。近日,宋刚被评为202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
“要想富,先修路”
2018年7月,宋刚到甲谷村挂职任驻村第一书记。
甲谷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但给宋刚印象最深的却是村组之间的羊肠小道,村民们出行不便,一年四季辛苦耕种,温饱难足。
“要想富,先修路,必须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宋刚决定,先从修路建房抓起,改善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甲谷村山高路陡,通往山上草场的道路是羊肠小道,村民们只能散养少量的牲畜,不能发展成养殖产业,这一直以来是村民们的一个心病。听说要修一条通往山顶草场的产业路,村民们高兴极了。
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的帮助下,42万元的修路资金到位了,宋刚积极向雷波县相关部门申请立项。2018年9月,该工程启动,仅一个月时间,一条3公里长的产业路修建完工。路修好后,宋刚又带领干部群众修建了养鸡场、养羊场,帮助村民增收。
脱贫攻坚以前,甲谷村村民世世代代居住在土坯房里,人畜混居,环境恶劣。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通往山外的路修通了,建筑材料能运进来了,在党的好政策帮助下,宋刚带领村民抢晴天、战雨天,修建了三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1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新建房屋配套的热水器、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通水通电通网,生活十分便利。”宋刚介绍。
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为保证“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落实落地,宋刚和甲谷村的党员干部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村里建房修畜圈,他每天查看进度、质量;村民建沼气池,他带着技术员一户一户勘察施工;村里搞移民搬迁,他走遍了沟沟垴垴,一户一户做工作……短短时间里,甲谷村硬化村组道路8.5公里,新建和改建住房140户,新建生产生活蓄水池5个,铺设饮水管道17公里,群众走上了安全路、住上了安全房、饮上了安全水。
彝族老阿妈吉木金洛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68岁高龄的她,还在学习汉字,在自家墙上写下了“精准扶贫瓦吉瓦(很好),习总书记卡莎莎(谢谢)”,感谢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
“两条腿走路才能越走越远”
村里水、电、路都通了,一些贫困户也搬进了集中安置点,但宋刚发现,村里没有集体产业,村民增收困难,村“两委”对发展产业没有思路,贫困户也没有信心。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情况,宋刚没有马上跑项目、要资金,而是带着扶贫工作队一头扎进甲谷村的山沟沟,坐到贫困户家的火塘旁。经过近1个月的走访调研,他逐渐找到了症结:搬进新居的贫困户家里空无一物,还在地上生火做饭,生活方式基本没有改变;彝区百姓能力受限,外出就业渠道窄、不稳定;村里发展核桃产业,但只把核桃苗给大家一发了事,群众不会种也不会管理……
摸透村情后,宋刚与村“两委”成员直面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利用帮扶资金为搬入安置点的贫困户修建灶台、捐赠家具、新建菜园、栽种梨树桃树、发放鸡苗,帮助贫困户转变生活方式,减轻生活负担;开办农民夜校,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提升就业技能。
甲谷村上世纪50年代是那里沟乡政府所在地,那里沟的梨子在雷波县有很高的知名度,但由于品种老化产量低、疏于管理,产量上不去,增收有限。
“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改造升级,发展梨子产业呢?”说干就干,在州县果业专家的建议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挂职凉山州委常委、副州长裴启斌和宋刚一起,三赴陕西省黄陵县考察引进当地优质高产的翡翠梨,同时邀请当地果树专家到甲谷村实地查看栽种条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
“要增收致富,短期靠就业,长期靠产业,两条腿走路才能越走越远。”宋刚带领党员干部根据甲谷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扬长避短,整合各类资金对甲谷村原有的产业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按照长短结合、种养结合的思路打造富民产业。
两年多来,在原有野生罗汉笋资源基础上,搭配种植2346亩雷竹、实竹,实现春秋两季产笋;挖掘原有梨子产业,引进种植200亩优质黄陵翡翠梨,重新打响“那里沟梨子”的知名度;积极引进种植北京平谷大桃150亩;大力发展林下产业,种植蒲公英50亩,制成蒲公英茶并上市销售……经过不懈努力,甲谷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2020年桃子、梨子喜获丰收。
宋刚说,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也逐渐被党员干部们的实干精神打动,看着干、跟着干、抢着干,“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村了,主动申请加入党组织。”
“抓好教育才能真正摆脱贫困”
曾经的甲谷村,因为交通不便,村里没有幼儿园,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也不重视教育,很多孩子义务教育没完成就辍学了。
“因为村上没有幼儿园,很多孩子到了十一二岁才能走下山到乡上读小学,上了小学三四年级才能听懂、会说普通话。由于年龄偏大,学习基础差,导致厌学、辍学的较多。”宋刚说,贫困发生的根源实际上就是人的能力的贫困,只有抓好教育,才能打破贫穷代际传递的魔咒,真正摆脱贫困。
为改变教育贫困的现状,给孩子们从小打好基础,在2016年建的幼教点基础上,中国纪检监察学院领导协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助90万扩建了甲谷村幼儿园教学楼,改善了办学条件,宋刚还积极争取乡政府在全县范围内招聘了幼儿教师,教学软硬件条件大为改善。今年4月,四川省红星幼儿园与甲谷村幼儿园结对帮扶,捐赠了远程视频教学系统,甲谷村幼儿园一跃成为省级乡村幼儿园的示范点。
教学硬件和师资的问题解决了,教育扶贫的关键还在于做通家长和孩子们的思想工作。宋刚带领驻村工作队和学校一起开展“控辍保学家访行动”,到辍学孩子家中逐户走访,摸清辍学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劝返。
阿恩叁格生活在单亲家庭,为了给妈妈减轻负担,从学校偷偷跑回家帮家里干农活。宋刚和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动员党员干部和村民帮助他家干农活。
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心的学习环境,他们充分用好各方捐助的助学金,对学业突出的孩子进行奖励,对家庭困难的孩子进行补助,与此同时,他们还组织“书香假期”讲故事比赛,鼓励孩子们多读书。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甲谷村不仅实现了“零辍学”,还走出了18个大中专学生。现在的甲谷村,群众积极主动送孩子上学,就业创业奋勇争先,感恩奋进的种子已经在甲谷人的心里生根发芽。村里的群众说,宋书记对娃娃们比我们当父母的都要好,我们得听他的话,把孩子送到学校去,长大了也像他一样有出息。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何抓住千载难逢的脱贫攻坚政策机遇,如何因地制宜落实好脱贫政策,考验着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在甲谷村挂职第一书记的两年多来,宋刚在认真学习掌握国家和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出台的各项扶贫政策之外,还跟其他扶贫挂职的同志交流心得,到群众中间去走访调研,向有关专家咨询求教,积极担当作为,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战出了“业旺、家富、人和、村美”的“新甲谷”。
“和党员干部一起奋斗,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这种成就感前所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和群众打成一片,宋刚感觉很值得。“甲谷村就像是我的另一个家,有时候回到北京,还时时刻刻想着甲谷村,想着百姓们的那些事,想把它们干好。”
2019年6月,宋刚的小女儿出生了,正赶上雷波县脱贫摘帽省州级验收冲刺,来不及照顾爱人和襁褓中的孩子,他就匆匆赶回村里备战。临走前爱人让他给女儿起名字,他说:“就叫宋月谷吧,作为父亲不能经常陪在她身边,希望她长大后能够理解,在凉山州有一个叫甲谷的地方,爸爸曾经在那里为了群众脱贫奔小康战斗过。”
如今的甲谷村,桃梨成行、竹子成海、牛羊满圈,群众致富的愿望空前高涨。如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搞好乡村振兴,是宋刚当前的心头大事。
“我们要把现有的党支部建设得更坚强一些,把党员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一些,培养出更多的致富带头人,打造一个不走的工作队。”宋刚说,规范的工作制度形成后,将来哪一天他们离开甲谷村,当地党员干部也能够持续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