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专题

时间:2021-08-02 10:04:03      作者:佚名 来源:本网

  大禹陵,古代被称为禹穴,是大禹祭祀的地方。会稽山,前面临禹池,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国内越城区东南的稽山门外,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开国皇帝夏朝,被后世尊为立国之祖。明太祖洪武年间,大禹陵是三十六王陵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机构。

  大禹陵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禹陵,即大禹葬地,墓在会稽山下,为大禹陵的核心部分,陵区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大禹陵以山为陵,坐东向西,卯山酉向,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池岸建青石牌坊一座,由通道入内,旧有陵殿,现已废。

  禹祠为姒氏之宗祠,位于大禹陵南侧。坐东朝西,由前殿、后殿、曲廊组成,中有天井分隔。入口为垂花门,后殿置有前后廊。祠内有“禹穴辩”碑,祠内有前殿、后殿、放生池、曲廊和禹井亭等建筑,是禹的第六代子孙无余所建。后来作为供奉、祭祀大禹及其后代的宗祠。几经兴废,现存的禹祠是1986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内有一尊大禹塑像,两边陈列着与大禹治水传说相关的文物图片、历史资料及绍兴姒氏宗谱。

  禹庙位于禹陵北侧,为历代帝王、官府和百姓祭祀大禹的地方。禹王庙坐北朝南,周以丹墙。是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总体布局沿南北轴线展开,前低后高,左右对称,主要建筑物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拜厅、正殿,依山势逐渐上升,禹王庙之照壁与南墙相连。顺山势逐步升高,殿前铺设石阶。配以窆石亭、宰牲房、菲饮泉等景点。(史籍记载,夏启和少康都曾建立禹庙,但已难考)。今庙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历代屡建屡毁。现存大殿建筑系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重建,其余部分为清代重建。

  大禹是华夏民族建国史上的伟大祖先,他开创了华夏大地。他的卓越贡献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相继有大禹陵庙祭典,这是后人学习大禹明德、弘扬大禹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华民族力量不可替代的重要措施。大禹陵祭制度和礼制,包括祭品、器械、音乐舞蹈、文祭等,闪闪发光,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