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一个扬名世界的中国人,他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1976年起,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让许许多多曾经吃不到米吃不饱饭的人都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悄然离开了我们,他是科学天空中最明亮的星,陨落在他的91岁。他把毕生的心血全部投入到科研中,所研究的杂交水稻现在已在印度、美国、巴西等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为解决粮食危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院士一生潜心科研,几十年如一日,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田野中有他的身影,书本上有他的事迹,新闻里有他的声音,他用行动践行担负国家粮食安全的赤诚初心和使命担当,他是我们感怀的对象,时代的伟人,学习的榜样。他把一生写在大地上,定格在稻香里,虽然他走了,但他一直存活在千千万万人心中。他的精神,化作一种信仰而永远存在,不断鼓舞着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
记忆里,常听爷爷奶奶讲述儿时的故事,他们生于战乱年代,躲避战火是最要紧的事,为活命还要冒险上山挖野菜、吃草根,常常是食不果腹。有人被战死,有人被饿死,也有人为了吃到一口米饭而选择做土匪。爷爷奶奶说,在他们那个年代,能活命已是万幸,更别提能吃到米饭了。再后来,爸妈说小时候他们也是常常吃不上米饭,吃不到猪肉,只能靠吃地瓜和木薯充饥,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几口肥猪肉,还是跟兄弟姐妹抢着吃。生于和平年代90后”的我,从小就有香喷喷的米饭吃,这对祖辈而言是一种奢望,但我知道,这得益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离不开袁隆平爷爷的科研成果。
袁隆平院士逝世后,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地,市民们为他献上鲜花送别,还有的送去三束”水稻苗以示感恩。在灵车行驶的路上,市民们自发鸣笛送别。5月23日,在湖南长沙,超10万市民冒雨前去悼念袁隆平院士,队伍看不到尽头。悼念这天,有免费的菊花,免费的接送车和免费的口罩,悼念的人群中有老人,有小孩,有少先队员,有青年学子,有长沙本地人,也有全国各地赶来的人。他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把他高高举起。
我们一定会好好吃饭的。”在袁隆平院士逝世的官方报道中,一句简单的留言评论火了。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是感激、是感恩、是怀念。但感怀袁老,我们更应该付诸行动。而珍惜粮食,制止餐饮浪费,就是我们最好的行动证明。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米饭整碗倒掉,菜肴只动了几口......”不难发现,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出台相关规定,开展光盘行动”,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良好的习惯形成于青少年时期,学校和家庭要加强节约教育,杜绝攀比风气,培育孩子树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意识,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纪检监察机关要铁面执纪,狠刹浪费之风,持续发力纠四风”。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行动起来,争做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倡导者、践行者、监督者和宣传者。
让我们将光盘行动”常态化,转化为公民内化于心的道德遵循,加快形成全民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社会风气,共同守护好舌尖上的文明”,让珍惜粮食成为时代风尚。(那坡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