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左支队征战河西走廊,打下一场场硬仗,终于抵达甘肃和新疆交界的星星峡。贺军绘
在距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不远处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院子,朱红色大门上挂着牌匾“新兵营”。不时有参观的人们来探寻这个院子的来历。这还要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段悲壮历史说起。
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一部奉中央军委命令,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按中央指示组成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并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征战河西走廊,肩负起打通经新疆至苏联国际通道的使命。
1936年11月至1937年,西路军指战员以万众一心、前仆后继、血战到底的决心,与凶悍而野蛮的马家军主力展开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惨烈失败,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红九军军长孙玉清等先后壮烈牺牲,许多指战员伤亡,他们以血肉之躯写下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率余部3000余人分三路游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随左支队行动。由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在冰天雪地里顽强地团结奋战,在无后勤、无弹药补充、无任何救援的情况下,打下一场场硬仗,陆续到达甘肃新疆交界处的星星峡。
党中央一直关心着西路军抵达新疆事宜,安排陈云从莫斯科到新疆迎接左支队。4月25日,陈云带车队赶往星星峡接应左支队。在庆祝“五一”大会上,陈云说,党中央一直关怀着你们,派我来接你们到迪化去。革命有胜有负,不要只看眼前剩下400多人,要看到我们的红军还在,要看到未来的胜利,这400多人会扩大到4000、4万人,甚至400万,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5月7日夜,左支队400余名指战员抵达迪化(今乌鲁木齐),后被整编为总支队。出于当时政治形势需要,指战员们统一换上新疆的军服,对外统称“新兵营”。换装时,有人低头抚摸着身上的红军军装,不忍脱下,有人摘下帽徽上的五角星,放入内衣口袋。
根据党中央把总支队办成多兵种的军事技术学校的指示精神,总支队决定利用盛世才军官学校里的教员设备和苏联教官,为我军培养现代化军事技术骨干。“新兵营”成了我军最早的特种兵学校,指战员们系统地学习了炮兵、无线电、装甲车、汽车、航空等现代化军事技术。这支在新疆培训的特种兵技术力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在“新兵营”学习的指战员,后来都成为我军特种兵部队的技术骨干和领导力量。
1999年,乌鲁木齐市委和市政府决定依照西后街58号院落(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医疗通讯班驻地)原貌在西后街37号复原重建,并定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就是这个挂着“新兵营”牌匾的古色古香的院落。在这里,人们可以追溯那段蕴含着悲壮和辉煌的历史。(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