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监察资讯

时间:2021-04-02 14:17:06      作者:佚名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近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发行。在专题“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中,摘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其中说道:“我看了很多革命烈士留给子女的遗言,谆谆嘱托,殷殷希望,十分感人。”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的革命烈士为了信仰而牺牲,就义前只来得及给自己的孩子留下只言片语。一起展开两封革命烈士留给子女的遗信,感悟字句间流淌传承的红色家风。

  “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

  【书信原文摘编】

  启明我的小宝贝:

  启明是我们在牢中生了你的时候为你起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有了你4个月的时候,你的母亲便被湖南清乡督办署捕于(到)陆军监狱署来了。当时你的母亲本来(是)立时(处)死的罪,可是因为有了你的关系,被督办署检查了四五次,方检查出来,是有了你!所以为你起了个名字叫启明(与你同样同生一个叫启蒙)……

  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地)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且到俄国读过书(所以才处我们的死刑)……

  小宝宝!我不能扶(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地)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我的启明,我的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你是不幸者,你是个世界上的不幸(者)!更是无父母的可怜者。小明明!有你父亲在牢中给我的信及作品,你要好好的(地)保存。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血泪而(书)成。你的外祖母家在北方,河北省阜平县。你的母亲姓赵,你可记着。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上(时)死的。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

  你的母亲于长沙陆军监狱署泪涕

  1929年3月24日

  这是烈士赵云霄写给刚出生女儿的诀别信。她给女儿取名为“启明”,意为在黑暗中盼望黎明。1929年3月26日,在给襁褓中的女儿喂过最后一口奶后,赵云霄毅然走上了刑场。

  革命烈士陈觉与赵云霄是一对年轻伉俪,他们同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冬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两人一起回国参加革命。1928年,由于叛徒告密,陈觉、赵云霄在常德、长沙分别被敌人逮捕,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署。

  面对反动当局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陈觉夫妇宁死不屈。经过多次审讯未果,反动当局以“策划暴动,图谋不轨”的罪名,判处陈觉、赵云霄死刑。

  就义前,在给爱妻的诀别信中,陈觉写道:

  “云霄我的爱妻: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处死了,你已有身(孕),不可因我死而过于悲伤。他日无论生男或生女,我的父母会来抚养他的。我的作品以及我的衣物,你可以选择一些给他留作纪念……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

  1928年10月14日,陈觉在长沙牺牲。赵云霄因怀有身孕,刑期推迟5个月。在这延长的5个月里,赵云霄将失去丈夫的悲愤深深地埋在心中,为了孩子,她坚强地面对着狱中的一切。翌年2月的一天,伴随着一声啼哭,一个女婴诞生了。赵云霄流着泪将孩子抱在怀中,呼唤着自己和陈觉早已想好的名字——“启明”。

  在牺牲前两天,赵云霄给女儿写下绝笔信。她在信中那一声声“小宝宝”的呼唤,令人感到一颗搏动着的滴血的心所包含着的强烈的献身精神和伟大的母爱。

  读着陈觉和赵云霄的遗信,从中看不到两个将死之人的恐惧,感受到的只是共产党人面对死亡的从容和满腔真情的流露。赵云霄期望女儿长大后好好读书,追求革命的真理,承继父母之志。“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她尤其强调这一句话,用“且”加以递进,无疑是要告诉女儿:父母是为革命牺牲的,是为了改造旧社会,追求革命真理而死的。即将赴死的母亲,没有把诀别过多的悲伤留给女儿,只希望为女儿指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母亲的深意、爱意和对黑暗势力的恨意,在语重心长的反复叮嘱中自然显露。

  令人痛心的是,被祖父母从监狱接出后抚养的小启明,并没有如母亲希望的那样“长大成人”,而终因体弱多病在4岁时夭折。

  如今,在位于陈觉家乡的烈士陵园里,绿荫满园、安静庄严。工作多年的管理所所长杨云志已经无数次读过陈觉夫妇的遗书,“但每次读,我仍会被烈士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强大的内心所打动。”一名参观后的小学生给赵云霄写了封信,他在信中唤赵云霄为“妈妈”,并写道:“是你们的无私才让您的儿女们有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书信原文摘编】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936年8月2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1936年8月2日凌晨,黑龙江哈尔滨至珠河(今尚志市)的铁路线上,一列日军特别列车呼啸而过。在这列火车上有一间临时牢房,里面关押着一位即将被押送刑场的“女囚”。

  此刻,她正忍受着严刑拷打的剧痛,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写下两封绝笔信。百余字中,她先后多次深情呼唤“我的孩子”,道尽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眷恋。她就是抗日女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组织派到东北。望着襁褓中的幼子,她深知此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临行前,母子二人留下了一张仅存的合影。

  在哈尔滨,赵一曼曾组织领导电车工人大罢工;在珠河县,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组建起一支农民自卫队。“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一首《滨江抒怀》,表达了女英雄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1935年,赵一曼在与日军作战时身负重伤,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视死如归。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在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后,她壮烈牺牲,年仅31岁。

  赵一曼牺牲后,两封遗信并没有交到孩子手里,而是被日伪滨江省警务厅用日文记录下来放到档案中。

  新中国成立后,赵一曼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女杰,她的故事也被拍成电影,搬上大银幕。她的丈夫与儿子陈掖贤(小名宁儿)几次看过这部电影,被主人公的英雄事迹感动。但他们哪里想得到,这银幕上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就是他们朝思暮想的妻子和母亲。

  1957年,当原东北抗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到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进行烈士身份核实时,陈掖贤才第一次知道了母亲的身份。这时,距赵一曼牺牲已有21年。

  赵一曼的孙女陈红回忆说,父亲知道以后,很伤心地大哭了一场。他觉得他的母亲是很伟大的母亲,但是他心里很难受。这也是为什么父亲后来连烈士证和抚恤金都没有去领,因为他觉得那是用自己母亲的鲜血换来的,他不敢去碰那个证。

  知道赵一曼就是自己的母亲后,陈掖贤专程前往东北凭吊,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他亲手抄下了这封被翻译成中文的遗信。抄完后,陈掖贤用钢针蘸着蓝墨水在自己手上刺了“赵一曼”三个字。

  陈掖贤一生一直牢记着母亲遗书中的嘱托。他学习优秀,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毕业时本可成为一名外交官,但因觉得那时国家更需要工业建设,于是就去北京工业学校工作。1982年,陈掖贤因病去世,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家产,只有寥寥数行的几句话:“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要过平民百姓的生活,不要给组织上添任何麻烦。”(田心)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