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监察资讯

时间:2021-04-02 12:09:05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纪检监察网

  

  

  

  

  毛泽东与长辛店工人在一起。(资料图片)

  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了《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8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111件/套。

  从该《名录》可以看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涉及各个文保级别。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如北京大学红楼、长辛店二七大罢工旧址、人民英雄纪念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如西城区的湖南会馆、海淀区的贝家花园、大兴区的团河行宫遗址等。相比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可移动革命文物不仅数量大,而且内容更加丰富。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文物,慢慢品读背后不同寻常的故事。

  长辛店——工人运动从这里开始

  最近热播的《觉醒年代》掀起收视热潮。剧中有一个场景。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的李大钊,在街头遇上了一个叫葛树贵的工人,葛树贵的妻子为了给孩子治病下跪乞讨,被葛树贵制止。为此,李大钊典当自己的衣物帮葛树贵的孩子治病。

  历史上,葛树贵实有其人,他就是长辛店的一名工人。他的墓碑就在长辛店二七大罢工旧址。

  长辛店,在卢沟桥畔,距天安门仅19公里,是西南进京的必经要道,相传宋代杨家将率大军向涿州进发,长辛店是必经之路。

  20世纪初,位于丰台区的长辛店因为火车站和铁路机厂的修建,成为新兴产业工人的聚集地。1923年2月7日,在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运动。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计划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但军阀代表吴佩孚坚决反对大会的召开并以武力相威胁。于是,罢工爆发了。吴佩孚、曹锟等反动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密谋策划,血腥镇压罢工工人。2月7日,吴佩孚对罢工工人实行了大规模的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其中,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林祥谦,面对军阀的屠刀,依然振臂高呼:“我的头可断,工是不可上的”。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

  毛泽东曾对长辛店二七大罢工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工人运动是从长辛店开始的。”

  位于这里的劳动补习学校旧址,为小型三合院,坐南朝北,包括上房(东房)三间,南北厢房各三间。这所补习学校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组织起来的,既是京汉铁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北方工人运动的起点。

  在这里,工人们学唱慷慨激昂的《五一纪念歌》:“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

  行走在长辛店铁中校园内,会看到有一处近代建筑,是一座方形的二层法式建筑小楼——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这里同属于长辛店二七大罢工旧址。

  当年,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设置在这里,既可以学习,又可以做工,同时将革命的思想、革命的火种播撒到旁边二七厂的工人中间。

  1918年,这里举办留法勤工俭学学习班,当时毛泽东是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负责人之一,他关心学员学习、生活、工作情况,曾几次到这里,并深入到工人中进行调查研究,传播革命火种。

  长辛店,这个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因为工人运动,具备了永恒的红色。一位参观者写下这样一段话:“正是从这里,工人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闪亮登场,伟大斗争的洗礼为工人运动从长辛店开始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爱国主义的旗帜的引领下开启百年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

  湖南会馆——毛泽东在此召开驱张大会

  北京市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中,有一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会馆。尽管只是市级文保单位,却有很多名人从这里走出。

  湖南会馆位于西城区烂缦胡同,这是北京最古老的南北向胡同之一。烂缦胡同,以前被称为“烂面胡同”。

  这条胡同,在清代曾聚集了6座会馆,其间山花烂漫,所以改名烂缦胡同。如今,这条胡同里的6座会馆,只留下了湖南会馆。

  这个从外面看算不得深宅大院的会馆,承载着不寻常的往事。

  前文曾提到,1918年,毛泽东曾为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到过北京长辛店。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

  毛泽东曾回忆第一次到北京的情形:“是夏(1918年6月),我决定到北平——那时叫北京去。当时,许多湖南学生都计划到法国去工读……在出国以前,这些青年预备先在北平读法文。我帮助他们实现这个计划,在这一群留学生中,有许多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我陪了几个湖南学生到北京去。”

  而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则来到了湖南会馆。

  事情源起于一份刊物。

  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出版,在湖南引起强烈反响,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时,军阀张敬尧任湖南督军和省长,他容不得《湘江评论》。于是,刚办了一个多月的刊物,被查禁。

  为了反抗这种情况,毛泽东等筹备恢复省学联,1919年12月发表《驱张宣言》,长沙各学校纷纷罢课,并决定立即组织驱张代表团分赴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广泛宣传。

  毛泽东率驱张代表团来到北京后,住进了位于烂缦胡同的湖南会馆。

  1919年12月28日,毛泽东筹备在湖南会馆召开驱张大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讲演,他历数张敬尧的罪恶和湖南人民的痛苦,号召与张敬尧斗争到底。代表团屡屡碰壁,但是在毛泽东的组织和鼓舞下,坚持不懈斗争。在代表们情绪低落的时刻,毛泽东鼓励众人,虽然未能驱逐张敬尧,但已让他声名狼藉,只要继续努力,一定会将他赶出湖南。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在各界人士的鼎力抗争和全国压力之下,张敬尧于1920年6月11日灰溜溜离开长沙。

  如今的湖南会馆,已经改成学校。春日,烂缦胡同里的海棠花开得正艳,密密匝匝的淡红色的花,像一个个舞者,在阳光的沐浴下,迎着春风为今天的幸福翩翩起舞,将这条普通而又不凡的胡同映衬得更加耐人寻味。

  京报馆旧址——快笔如刀邵飘萍

  从湖南会馆往东北方向走大概一公里的魏染胡同30号,有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门口两侧是典型的欧式石柱,小楼正门上方有“京报馆”三个大字。这就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据说邵飘萍当年住在二楼北头,他把向阳一面的房间留给编辑。

  曾在大栅栏从事商业服务的李端平,后来搬进魏染胡同,跟邵飘萍的后人们成了邻居。“刚搬来时,不知道谁是邵飘萍,只是觉得这个院子跟普通的四合院不一样。当时,这里只镶嵌着一个石牌子,就是这个‘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写明是1984年立的。可到底保护的是谁,我一直也弄不清楚。后来,石碑、铭牌多了起来,才知道这人叫邵飘萍,创建《京报》,还是革命烈士。”

  邵飘萍是浙江金华人,受到章太炎、蔡元培、徐锡麟等人的影响,曾和鉴湖女侠秋瑾有书信往来。1916年应《申报》社长史量才之邀来到北京,担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1918年创办《京报》,被人称为“新闻全才”,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能够结交,总能抢到独家新闻,甚至曾夜探总理府。

  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下,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运动作了大量的报道,成为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者之一,被后人誉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

  毛泽东当年曾多次拜访邵飘萍,并得到过慷慨资助,对其终生难忘。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会见斯诺,专门提到邵飘萍。“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一个具有热情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

  坐东朝西的邵飘萍故居,虽然离热闹的骡马市大街不远,但是深藏在胡同里反而显得格外幽静,窗棂和石雕透出时空的幽深,缓慢穿行其间,似乎能感到时光在慢慢拉近,让人越发体会到当年的不易。衬托之下,今天的一切越发生机勃勃。

  往事在革命文物身上历历展现,惊心动魄的岁月铺陈开来。我们平常走过的一条胡同、经过的一座建筑,都可能是重要的红色资源。当我们走近时,看着斑驳与沧桑,心底涌起的是崇高与敬仰,因为这些都是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

  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座座建筑,见证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革命精神一点一点具象化,正如这春天的和风细雨萌生着世间万物。(穆铎)


原文链接:http://www.bjsupervision.gov.cn/ywyl/202104/t20210402_7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