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监察法制网
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监察保障

时间:2024-08-06 21:21:54      作者:佚名 来源:云南省纪委监委

  

  仲夏时节,晨曦初露,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坝子村委会垮土村的茶农们娴熟地挥舞着工具,“咔嚓咔嚓”地为古茶树修枝剪叶。

  猛硐乡的茶产业和茶文化已有上千年历史。近年来,该县立足传统茶产业优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目标,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有机茶园引领现代生态农业,探索高原绿色生态茶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种茶、制茶大力发展“茶经济”。

  该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能,围绕茶叶种植、采摘、收购、加工、销售和茶农茶企急难愁盼等问题,“室组地”联动,通过定期深入茶园看、直面茶农问、直奔茶企听、直插茶市访等方式开展贴身监督,推动枝头上的“绿叶子”变成群众口袋里的“金票子”。

  “茶园有没有技术指导,乡上是否组织过技术培训?”“今年春茶的销路和收入如何?”近日,麻栗坡县纪委监委驻农科局纪检监察组联合猛硐乡纪委深入一线开展监督检查。每到一处,纪检监察干部都详细询问茶园经营、管理及销售情况。

  “这些古树茶是祖上留下来的,以前管理技术跟不上,产量不行。这几年政府组织技术人员来教我们技术,茶叶产量上来了,销路也不愁了,我又把原本丢荒的茶地管起来了。”见到监督人员,正在打理茶树的盘廷荣放下手中的锄头便攀谈起来。他介绍,近年来,政府引进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让千年古树茶产量倍增,合作社与茶农签订帮带协议,解决了茶叶加工和销路问题。在政府和企业带动下,茶园管理越来越规范,群众种茶的积极性高涨,通过茶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

  监督人员来到猛硐乡产业办了解茶产业联农带农机制运行效益,负责人介绍,“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效果非常好,猛硐茶叶生产的种类已从最早的烘青毛茶和晒青毛茶,拓展为烘青绿茶、晒青绿茶、普洱茶、晒红、烘红、白茶等多个品系。2023年,干茶叶产量达400余吨,农业产值5000万余元,涉及茶农2500余户,辐射带动周边茶农9300余人,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茶叶精制加工厂为部分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实现在家鼓起“钱袋子”。

  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做好精深加工、延伸茶产业链条是该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该县纪委监委紧盯招商引资和政企沟通服务质量,定期深入茶企了解有关情况,同时与驻企监督员、营商环境观察员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发现并督促有关部门和乡镇帮助企业解决晒场雨棚漏雨、冷库建设进度缓慢等一系列难题,切实把“问题清单”变为“满意账单”,通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增加企业发展信心。

  “政府服务企业比较主动,这跟你们的监督有很大关系,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让我们企业和茶农实现双赢。”陶阿哥合作社负责人陶旭谈道,他从2019年成立合作社从事茶叶生产至今,见证了政府、企业和纪委共同推动茶产业不断向好发展的历程。

  “我们将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围绕茶产业发展全链条,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侵害群众利益等茶叶背后隐形变异‘四风’和腐败问题,通过扛牢监督责任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推动‘茶文化+红色旅游’深度融合,让茶香廉韵伴随茶产业蓬勃发展。”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喻天丽 || 责任编辑 吴刘继)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4/xinfangjubao_0724/1308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